年(永历五年)的漳州会战清军总共阵亡了多少人?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以《先王实录》为参考资料简述明清漳州会战的全过程。
清军。永历五年五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郑成功“督师海澄磁灶地方”与漳州清军开始交战,清军被“杀伤遍野”惨败而归;七月,郑军袭击屡次袭击郑军船队的“刘五店并石浔地棍”陈春,陈春的船队被摧毁,郑军又将同安方向而来的清军援兵“诱至龙窟与战”将其杀得全军覆没;九月,清军王邦俊同陈尚智和郑军战于札钱山,清军再次大败,王邦俊、陈尚智二人几乎被打成了光杆司令;十月,郑军在回师厦门的路上因为霞帐寨“(郑军)伙兵采取蔬薪,被寨民逐去”郑成功派出使者劝说寨民“我师杀虏,非杀民也”不要继续和郑军作对,寨内“仍逞不逊”郑成功大怒,派兵攻寨“于是陈瑞、李长等贾奋登埤,杀其寨首,余将继进,遂破其寨,剿杀无遗”。
明清火器。十一月,小盈岭之战爆发,清军杨名皋部被击溃;十二月十五日,郑成功在城内的旧将陈尧策的帮助下攻克漳浦县,另外一位清军守将杨世德自杀未遂被俘;十二月二十九日,海澄守将赫文兴派使者向郑成功表示愿意反正,永历六年正月初二日,郑军抵达海澄县城下,赫文兴正式率部投降,海澄县城被明军收复;正月初十日,郑军开始猛攻长泰县城;正月十七日、正月二十三日,漳州清军两次来援都被击溃;二月初二,郑军再次攻打长泰县城受挫,于是准备发掘地道爆破城墙;三月初,江东桥之战爆发,浙闽总督陈锦部万人惨败于郑成功之手,长泰县城的清朝守军知大势已去,于是弃城逃跑;四月,郑军开始围攻漳州府城;六月,崇武海战爆发,清军水师惨败;九月,郑成功和金砺部清军战于古县,郑军惨败,收复漳州遂功亏一篑。
明清火器。然后咱们再看清方史料,首先是王应元在顺治十年二月份的揭帖之中提到的浮宫之战“臣窃查海贼郑森于顺治八年五月二十四日突犯浮宫,镇守官邵惟真前往欧公庙阻截,贼又入犯白埕、磁灶,遣副将王邦俊及该镇把总刘忠效等征伐”对应《先王实录》的记载,这就是郑成功“督师海澄磁灶地方”这一仗也是整个漳州会战的第一战,清军当场被杀人,损失战马12匹。
明清火器。除了浮宫之战外,清方有对应记录的只有小盈岭之战,水师参将杨其志自报“据此,除一面整棚兵马,严伤侦探,更图扑剿外。今据各营查报,连日攻战,节次阵亡城守把总一员刘瑁,及标左右城守水师兵丁张友才等二十四名,各营受伤兵丁陈国恩等三十五名,孟自贞等伤毙马三匹等因”所部阵亡绿营兵24人,受伤35人;副将侯全塘部“查得阵亡兵丁王文等十八名,阵毙官马三匹,枪伤官马一匹”阵亡18人;参将冯君瑞“查得本营阵失兵丁刘自得等一十三名,重伤兵丁王顺等七名”阵亡13人,重伤7人,因为参考资料是个残本,所以小盈岭之战清军的伤亡情况也只能统计到这里,清军绿营兵合计阵亡55人,受伤42人。加上浮宫之战,清军的阵亡人数为人,受伤42人,总损失合计人。
明清火器。崇武海战清军的损失清方也有详细记载“如各阵官兵,战歿官二员、金士福、倪起龙;泉州阵亡战兵十二名、守兵十三名、脱逃被虏战兵二十二名、守兵及水手一百单一名;闽安水师阵亡战兵二名、守兵三名、脱逃守兵四十五名;浙江水师孙继凤报称所失官兵不一,該道查其原领一千八十八员名,据报惟現在官兵六百五十员名,所失四百三十八员名;守备佟国樑所領嘉庆兵丁二百名,今阵亡五十名;王嗣昌領本标兵二百名,今阵亡四十名:通共阵亡官二员、兵丁七百二十六员名”清军在海战中一共阵亡人。
明清火器。人加上人那就是名伤亡者,事实上到这里咱就统计不下去了,因为很多资料确实查不到。但咱们仅仅统计了浮宫、小盈岭、崇武海战三场战斗,就确认了名清军的伤亡者,而且小盈岭战役因为原件残缺,根本无法统计全。而东江桥以及古县大战这种大场面还没统计进去。
明军铁头盔。南明史料《先王实录》称陈锦在东江桥几乎全军覆没“本藩亲督戎旗镇官兵勇向而进,虏始少却。礼武镇陈俸、亲丁镇甘辉、右先锋黄廷并苏茂、林胜等首尾兵将,奋前夹围,而赫文兴又督马步捣其中,虏遂披靡退败。我兵追至牛蹄山老营,各镇齐集,一尽追杀,积尸遍野。陈锦尽弃其衣甲辎重,奔命而走。至夜分,又被黄山伏兵追杀,陈金锦仅以身免”但在之后陈锦明显还是有进攻能力,可见清军实际伤亡并没有明方史料中所说的那么大。
明军铁头盔。在顺治十一年,浙闽总督刘清泰曾经要求清廷派遣八旗兵驻扎福建,在题本中称“岂一间之力与职标孤军可制其命者?非皇上速赐睿裁,特遣固山额真一人,统领满洲大兵,移镇闽浙之间,抚局如成,既可阴销其叵测,一不成面呼吸援应,犹不至孤危隔绝,如前督臣江东桥一战之往事也”可见陈锦部在东江桥大战之中虽然没有全军覆没,但也绝对受了重创。而后郑成功围攻漳州的时候,陈锦不得不从抽调浙江抽调援军援助漳州,浙江巡抚萧起元称“查得,去年浙省官兵赴福建征讨时,前总督所率水陆官兵共有三千六百名,马一百四十二匹,又由部咨调抚镇标下两营官兵有一千名,马六十五匹,以上皆为镇守浙江之兵,调用于邻省,共计官兵四千六百名,马二百又七匹”陈锦在浙江调动的援军合计马步兵人。
明军铁头盔。到顺治十一年,刘清泰称“该臣等看得:福建经制省各府原有额设马步官兵,盗贼生发,该管镇将合当领兵剿除,何得听其扰掠,玩寇殃民?今若以剿除山寇专属调援镇臣张天禄,则本省经制官兵所司何事?”所以问题就来了,福建清军为啥对明军“听其扰掠”呢?那就是没有力量去阻止明军。
明代铁制长矛头。福建清军兵力的窘迫在漳州会战之后两年仍然未得缓解,顺治十一年“是日,又据兴化府知府张彦珩、同知刘汝治、通判吕基德为驰报事称,驻防仙游县游击王嘉祯称,据传七座城池陷落。贼扬言欲犯仙游县、兴化府。卑职等查得:贼势动辄数万,防守各县官兵不过一二百,众寡难敌,城池难保。今郭尔隆驻于枫亭,夜袭小屿,云集洛阳桥,兴化危在旦夕。请星夜调发数百骑兵,先解兴化之危,后图解泉之策。若稍迟延,兴化难卜,时际可危”。
清军。清顺治五年定制福建清军人数:巡抚标镇人;福建提督标镇人;福州有陆兵,水军;泉州陆兵人,水军人;汀州清军有人;漳州有陆兵,水兵只有;兴化府有陆兵;建宁有兵人;邵武府有士兵人;延平有陆兵人;云霄镇有陆兵;福宁州和浦城县各人,除此之外“通省十道每道标兵一百名共兵一千名各设中军守备一员”这标兵显然是动不了的。漳州方面焦头烂额,不可能再出兵配合陈锦作战,兴化建宁这些地方的守军大概率也不敢动,云霄清军再次被郑军歼灭,所以陈锦能调动的军队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是抚标、一部是自己的督标、另外一部就是福州泉州汀州这些地方的军队,只算陆军的话那就是1人。
清军。就是说可供陈锦调动的福建清军绿营兵在1人左右,当然这些人不太可能倾巢出动。所以大致估算一下,陈锦参加江东桥之战的兵力应该和后来靖州之战中的清湖广左路总兵张国柱差不多,参战总兵力为到0人之间而考虑到陈锦在退到同安之后已经无力主动发动进攻,也就意味着这万把人已经失去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所以其在东江桥的伤亡至少在人以上。
清军。所以算到这里,清军的伤亡至少达到了人,而又考虑到漳州清军的损失,以及一些县城清军守军的损失,还有一些小规模战斗“正月初九日午时,准漳州署都督金事王邦俊塘报,本月初六日丑时,据守江东桥兵丁黄燕逃回禀称,初五日申时,贼船不计其数,登岸齐攻,桥道为贼所据,把总张文科不知下落”清军在整个漳州会战期间的阵亡、受伤、被俘人数应该逼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