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一看,有没有以为是山东省。这是东山,不是山东,一个与山东名字相似的县。东山县,福建省漳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介于厦门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南濒南海靠近广东省潮汕地区,西隔诏安县,东北与漳浦县为邻,总面积.34平方千米。
我是传播孙姓家谱文化的宗谱寻根,这一期聊一聊福建省漳州市东山的孙姓聚集地。家谱文化离不开历史,家谱就是一部家族史,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人,很多都是从明朝开始有了大范围的迁移活动,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东山明朝以来的历史归属。
明洪武二十年(年),东山置铜山守御千户所。明嘉靖九年(年),建诏安县时,划东山之五都归之。
清雍正十三年(年),铜山守御千户所辖境也归诏安县,东山结束两属历史。
民国五年(年)5月1日,以东山岛及其周边诸小岛(以上由诏安县析出)和古雷半岛(由漳浦县析出)组建东山县,县治设于第一区(原铜山所城、今铜陵镇)。
年5月12日,东山县解放,成立东山县。截至年,东山县共辖7个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县驻地在西埔镇。
东山县孙姓大部分于明永乐年间由诏安寨口迁入,主要分布于钱岗、东埕、铜陵、南山、前佘,东陂等地,清代与民国时期先后有裔孙迁居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和香港、台湾等地。年统计有户,人。
东山县孙姓居住比较集中,后裔分支创立新的堂号,以下是整理的部分孙姓聚集地,其中包括堂号等内容。
康美镇钱岗村孙姓
龙海马崎孙姓后裔于宋代开基诏安寨口村。一世祖为孙石峰,公育有三子,是为二世。大子衍传梅岗(在寨口),二子衍传钱岗(东山)、三子衍传京岗(广东揭阳南门外)。钱钱岗孙姓大约于明永乐年间(-年),就是由寨口孙姓后裔二世祖二子开基,是为钱岗一世祖。现已衍传24世,明永乐年间建祠堂“孙氏家庙”堂号“崇孝堂”,乾隆年间扩建。
孙中山嫡孙女孙穗芳女士为该族谱题写书钱岗思孝堂后裔开基于清康熙年间(-年)开基云霄城关。约于嘉庆末20年至道光年初5年(-年)思孝堂后裔分衍康美镇城垵村前佘自然村孙姓。清代光绪8年(年)陇埕房孙扶悟开基铜陵孙姓中的一支,年有13户42人。清末由敬承堂和思孝堂开基铜陵五里亭。后迁至铜钵村,民国初期,陇埕房的德馨堂孙尖头分衍西埔镇双东村东陂自然村。另外还有分衍诏安江亩坑,漳浦枫林坑、深涂村、马坪(马墟)。清同治光绪年间,钱岗孙姓后裔播迁新加坡、香港;清末十二世孙红传兄弟先后入澎湖,后徙居台湾。年秋,台湾光复,有孙希和、孙绿野、孙金顺等10多人到台湾接管工作。二十世纪五十年初有人被抓“壮丁”到台湾,至今台湾钱岗孙氏宗亲有90多户,多人,主要分布于台北、基隆、嘉义、桃园、苗栗、屏东、高雄、花莲、台南等地,多数聚居于台北县莺歌镇。现钱岗户、人,其中迁居外地约有户,人。
樟塘镇南山村孙姓
明初,始祖从龙海角美镇灵屿来开基传衍。灵屿孙姓祖先是马崎下社孙氏大房“追远堂”开基。南山村孙氏以“追远堂”为主干,分支六个房族,以二房“孝思堂”、五房“思敬堂”、“后房仔”户数最多,大房20余户,三房孙公海仔携眷迁居铜陵镇,现传衍20多户(孙丹义宗亲),而今南山村三房只剩数户,四房祖派系传衍到广东京岗落籍。南山村开基至今有多年,已传至24世,有户、人。
前楼镇东埕孙姓
明永乐年间(-年)诏安下寨口村孙姓兄弟三人因建墓出事后,逃难出走,几经周折后,大兄梅岗祖来到东山岛径里村南择吉地,在东埕所在地定居后建村,俗称“三村”(即东埕、车里、下溪、洋上、长山尾等村)祖地村。历经二三百年后,东埕祖先喜得风水宝地数处。其中东埕孙氏家庙“奉先堂”是建在“飞凤下山”的凤首吉地。传至十世,出了贡生孙渊光,十一世出了进士孙庭楷,父子显贵,震动了东山岛,孙庭楷是漳州府明清两个朝代多年来孙氏宗裔唯一的文科进士。后来,庭楷定居于诏安县城,创建了“宝田堂”,后裔兴旺。
孙庭楷有四子,长男,次男留在诏安开基,三男断嗣,四男启太携眷返原祖地掌管产业,定居车里村,传下三子,后建启太派下的祠堂,称“积善堂”。车里村人才辈出,孙茂钦任新加坡总统府秘书长,孙觉新任台湾军队高级军官,东埕“奉先堂”孙姓后裔有户近人,其中东埕14户,车里93户,下溪56户,洋上71户,长山尾29户,陈城圩9户、东凌5户。
铜陵镇孙姓
铜陵镇衙顶“诒榖堂”及石鼓街“燕翼堂”孙姓,是清代乾隆年间从诏安迁入。“诒榖堂”及诒榖堂”孙姓祖,系漳州马崎分支,开基诏安县下寨口,又分梅岗,钱岗、京岗三衍派,“诒榖堂”、“燕翼堂”属于梅岗衍派的一支,与东山县东埕“奉先堂“、”诏安北门“宝田堂”和“寨口村是同一派系。清康熙末年,衍派梅岗孙氏十世祖石峰公谢世,其孺人祖妈携幼子妈听(即十一世祖)及家人,从梅岗徙居诏安北门孙厝巷,曰一迁;乾隆年间,十一世祖妈听公带领家人再徙居诏安四都东峤村,曰二迁;十一世祖妈听公自幼丧父,由其外祖父母张公陈氏妈(俗称外公祖)抚养成人,在四都东峤与蔡氏成亲,传下攀、为、水三男。数年后,十一世祖妈听公携蔡氏族祖妈同外公祖张公陈氏妈,再带家人,由四都徙居铜山岛下田池顶孙丽馆,曰三迁。
定居铜陵后,妈听长子攀讳廷桂(十二世),育有得春,振盛二男为十三世。振盛公开基石鼓街“燕翼堂“。得春公以捕鱼为业,在下田池顶孙丽馆传下三男,十四世祖希南公排行第三。希南公,讳有全,号九太,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年)。公生性聪颖过人,他艰苦创业,经商有方,成为铜山航运巨头,实业家。道光年间,希南公于铜山衙顶建设孙氏祖祠,开基梅岗衍派衙顶孙氏世系,创造了家族之辉煌。“诒榖堂”现已传衍至22世,有户1人,其中一部分播衍东南亚、美洲、澳洲及台湾等地。“燕翼堂”现有70多户,多人。
重族姓是中华民族传统,族谱是维系宗族的纽带。发扬传统美德,传播民族文化。
东山的发展,离不开每位东山人。孙姓人在建设新东山,广聚人气,创造山明水秀,为东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祝孙姓家族在东山的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
参考资料: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