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沙林片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210820/9339355.html本文转自《好山好水》:文山寨堡记农历五月戊申日清晨,好友一航从漳州带摄影爱好者至赤湖海边拍摄候鸟,安顿好他们之后,与我至文山探寻寨堡古迹。文山村是漳浦县东北部最边远的山区行政村,东面与龙海市港尾镇东坑村交界,最北端石人头自然村的虎形山与龙海市浮宫镇八坑村接壤,西端官路自然村内赤兰溪水库与龙海市白水镇郊边村相望,南临石过陂水库与马坪镇仙都村对望,东南与本镇刘下村为邻。文山村属山区丘陵地貌,山高坡陡,户户栽种杨梅树,勤劳的文山人民还在山谷间开辟梯田,种植水稻与时蔬,自给自足。文山自宋朝就隶属漳浦县二十三都安仁乡沙澳里(明朝为沙滨里),现在是许姓聚居地。洪武十三年(年),许善世与叔父许春秀及堂弟许善德开居文山社,两堂兄弟共创文山基业,被后人尊以世德公之称,后分传本村6社,在文山村建祖祠“崇报堂”,其祖源自海澄溪尾村,溪尾许姓源自江西吉安。进村水泥道路与港佛线在风柜斗岭上相交,从卫星云图上看,六个自然村道路如网络状连接,交通还算便利。文山共有三座山寨,上次去看了天鹅寨,余下的牛哥寨与斑鸠寨还没有探寻。斑鸠坑美其名曰:“高枝坑”,从港佛线进入文山村道路马上左转,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斑鸠坑民居零散座落在半山腰,三叉路口偶遇一老叟,问起斑鸠寨位置,老叟摇头叹息:因斑鸠寨建在一块巨石上,被开采破坏掉,仅余一堵寨墙。顺着老叟的指点,来到位于文山社与高枝社后山上的斑鸠寨,这是两个村社古时乡民避难所,千百年来的冷兵器时代,为当地居民躲过无数的劫难,可惜现在仅剩下小段残墙。一个深深的废弃采石坑,让人不忍直视!站在此处,西南方向的石过坡水库碧波荡漾,舒缓了刚才忿恨的心情,老杨在山坡中竟然采集了几斤野茶,总算是有所收获。牛哥寨位于石人头社约三百米处的小山坡上,周围怪石嶙峋,两块巨石互为犄角,寨门设计巧夺天工,寨墙内外条石,中间夯三合土,规格特别,非常坚固,进入其间,寨内巨石平坦,上有二颗巨石,其中一颗外形酷似牛犊对山寨门作回眸状,守卫着门户的安全,这也是山寨起名的由来。西北角另设一个后门,居高临下,周围巨石叠嶂,听当地人讲,以前有山洞,危急时可进入避难,可惜后来采石被破坏,因发生事故出了人命,后来不敢继续开采,这也是猪哥寨完整保存下来最主要的原因。都说人在做,天在看,破坏地理遭天谴,不假!缓步下山,意外发现路边一巨石上刻有“陈界”二字,周边村民都是许姓,为何有此陈姓地界?不远处的天鹅寨,规模宏大、建造规格也挺高,可能是当时周边还有陈姓村庄,兵祸匪患、世事无常致远走他乡,仅余下“陈界”诉说着往日的辉煌。位于官路社的大安楼,是文山村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遗存,也是漳浦唯一的石圆楼,建于清嘉庆七年(年)。官路社古代处在交通主道上,当时内山村民出入龙海白水、浮宫、港尾等集镇,都要经过官路社。分居官路社的第二世许文臣靠烧木炭销售,经营有方,终成巨富,生有八子,在官路社建此楼聚居,也是财力的一种显示。俗语说“没有永远的富贵,也没有永远的花朵”,富不过三代!雄伟的寨堡可以守护着村民的一时安危,却抵挡不住后人的破坏;坚固的大安楼仅仅荫庇二三代的后人,同样也是人去楼空,经受不住风霜岁月的洗涤!这些寨堡如时空的过客,留下我们短暂的思念!作者简介宽心,漳浦佛昙新安村人,实名杨志伟,自娱于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