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原创陈泽锴
一个普通的夏日午后,一艘已出海三天的大渔船,正停靠在整美港卸货。港口位于福建省漳浦县整美村,一座典型的半岛渔村。船员们将一篮篮铺着冰块的海虾海鱼,从船只的底仓中取出。有人按规格进行分拣,有人称重,有人记账,有人搬运。连收鱼的老板,也参加到了搬运工作之中。岸上的三轮货车走了好几趟,终于把货品全部载到了中转站。随后,笔者坐着一条平板接驳船,来到了一处离海岸不远的鱼排。鱼排虽小,但卧室,厨房和厕所都有配备。小卧室内设有神明柜,厨房用液化气蒸煮水和食物,屋外的平台上还架着茶桌,放着几个淡水箱和一些食品。鱼排结构上呈相连的田字形,在每个方格中进行吊网养鱼,利用方格下捆扎的圆柱形泡沫漂浮。此时,另一艘“当日回”的中型渔船,正停靠在鱼排边理货。今天,他们捕捞到了不少三眼蟹,为了保鲜,他们要尽快用小接驳船送货物上岸。笔者同他们一同回岸。由于港口渔船过多,小接驳船直接停在了海滩边,渔民们跑着上了海堤。原本计划对渔民进行采访,不料港口上的渔民普遍高度忙碌,考虑到不应打扰其工作,便未与渔民进行详细交谈。接着,笔者来到到其中一家中转站。在这里,十几名女工正在娴熟地用泡沫箱包装刚送来的鲜鱼,一箱箱鲜鱼将由货车送往厦门等地。摆鱼,加冰,封箱,她们熟能生巧,手速如飞。封箱的女工十秒就能把泡沫箱封得结结实实,漂漂亮亮,另一个同行者连夸:“麻利,麻利!”在这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小渔村中还有很多忙碌者。执勤的海警,开小船载游客的退役士兵,港口边修理机器的匠人,沙田里种番薯的农夫,庭院中补网的老妇,营业海鲜餐厅的中年男子,开滨海民宿的年轻夫妇,管理养殖场的工人……正是他们的勤劳,造就了这个渔村的富足。如今,很大一部分村民已经盖起了别墅。富起来的村民对教育进行了更多的投入。他们送孩子到漳州、厦门的私立学校读书,设立村级奖教奖学基金会对老师和学生加以鼓励。仅在年,这座人口两千五的渔村,就走出了15名本科生,并有五名学生进入重点中学。暑假,村民专门在整美小学举办了座谈会,为他们颁奖。未来,滨海度假产业将在整美村进一步发展。不少村民正计划同大城市有关机构合作,筹建高质量度假旅馆,提供高质量度假服务。一幅生态旅游新图景正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