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姓沈的祖先塑像为什么会挂着个“小鬼壳”?
原创-04-15谢琪、沈耀辉隔背村
隔背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秀篆镇东部,处于福建省南部丘陵地带两大高山,龙伞岽和八仙座的中间地带,省定革命老区基点村,是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旅游风景区。
唐高宗年间,玉钤卫府左郎将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领中原符兵数千来征讨泉潮间的“蛮獠”。陈政属下6个营都有主将,主将之一的沈世纪,被派去征讨原绥安县辖的鹅仔寨。
鹅仔寨因多是女兵,又名娘仔寨,位于梁山附近,距今漳浦县城二十里。寨建在丘陵上,以石砌成,十分坚固,残迹现犹存。寨门只有一个,狭小低矮。整个寨状似鹅头,村头露出一块天然大石头,似鹅冠,两旁有两块小石,像鹅眼。寨前三面深壕,四周树林茂密,形成迷谷。寨后有条狭长地带可通梁山,被说成鹅颈,两边是深坑,地势险要,且时有烟雾弥漫,易守难攻。
寨主姓崔名伊洛,远在隋末时便自己组织一支军队,平时以耕作兼打猎为生,战时全民皆兵。后来崔寨主去世,由他的老婆继任。数年后女儿崔莉已长成,有本事,便让位爱女,为母的只给与策划指点。
这时崔莉年刚二十,诡计多端,武艺也高强,生得颇有姿色,红指甲,乌嘴齿。她想找个像潘安之貌的男人做丈夫,找了两年,还找不到。她听说这次要来攻寨的唐将沈某,是一个中年武将,英俊魁梧,有心当面一会。
沈世纪披甲戴盔雄姿英发,上阵与崔莉交锋。崔莉一看,不禁暗中惊叹:“咳哟哟,果然一表人才!”她顿生爱慕之心,于是定计诱捕他,以便胁迫招亲。唐军由于初战,地理不够熟悉,险些中计。沈世纪骁勇善战吗,突围出来,可是坐骑被六月豆藤绊倒在园地里,幸亏被旺盛的豆藤遮掩住了,追兵没发现,才得脱险。后来沈世纪特制了一个青面獠牙的“小鬼壳”,每次上阵就戴上。
沈世纪请李伯瑶当军师,同上高岗侦察,才知道鹅仔寨原来是个鹅穴,是活地,跟活鹅一样落地会走,落水会泅,上天会飞,所以打起仗来地形变化不定,始终据险坚守,唐军难以攻克,沈世纪为此大伤脑筋。
后来一次攻寨时,沈世纪故意让副将去指挥。两军交锋,崔莉不见沈世纪,以为他已战死,有些轻敌。不料沈世纪率领10名精锐的勇士,个个带上小鬼壳,全身披戴盔甲,从高岗突然跃下。崔莉远远望去,以为是鬼怪助他,天意不可取胜,忙令鸣锣收兵。唐军内外呼应,乘势掩杀过去,杀死、杀伤寨兵不计其数。自此崔莉吓破了胆,退入寨内,反攻为守,凭险顽抗。
此后沈世纪采纳李伯瑶的计策,在“鹅颈”横切三道深沟。挖沟前,先在沟前遍植蔓仔草,以作掩蔽,等草长到半人高后,就乘夜间挖掘;同时,白天正面派出少数士兵假攻寨门,以麻痹敌人。等到沟成了,活鹅穴断了颈,也就不能活动了。当李营援军到来,包围已形成,士气大振后,才被对方发觉。崔莉虽组织几次反攻突围,都被唐军击退。唐军伏在深沟里面作战,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再发射强弩,围攻日久,寨中士兵伤亡甚多。后来囤积的柴、米、菜、油、盐断绝,箭也缺少了,军心动摇,寨主崔莉终于被俘受降。整个战役,花了几年时间,也牺牲了不少官兵,好不容易才平了鹅仔寨。
“蛮獠”平定后,唐高宗下旨召见总管陈元光以及6个营主将,论功行赏。沈世纪一时疏忽,仍习惯地带着小鬼壳前去。高宗问他如何征服鹅仔寨,他禀报取胜的原因,并指着脸上的小鬼壳讲得活灵活现。高宗看到那个凶恶的假脸孔,不禁扑哧一笑。沈世纪这才自觉无礼,可是怎么脱也脱不下来。高宗因他作战骁勇,所以赐名“勇”,并给他升了官。
沈世纪就是诏安县沈姓后人称呼的“沈祖公”。南宋绍兴十六年,追封为武德候。后来,他的武身塑像就挂着小鬼壳。
讲述者:沈凤母。
采录者:谢琪、沈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