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更能体验什么是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更能体会什么是迎难而上;骨一科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以战时纪律,强化责任担当!
一、号角吹响,时刻整装出发
年3月18日晚,漳浦县在实施重点人群筛查中,发现一例核酸检测初筛阳性,经3月19日漳州市疾控中心复核为阳性,我院召开战役指挥部紧急会议,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骨伤一科病区医院要求取消休假,不得离开漳浦,在科主任和护士长带领下坚守岗位,随时待命,疫情就是命令,时刻整装出发。
医院要派医疗队备采集核酸时,不论高资历的护士还是年轻医院号召,主动请缨,严阵以待,医院召唤,履行护士的职责和使命。“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不仅仅是军人本色,更是这些我们这些“小白”的爱国情怀,只要需要,我们一定会扛起重担,与病魔顽强斗争,冲在最前线,战胜病魔,我们势在必行。
二、开展疫情防控专项培训
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护士长为核心的疫情防控小组,全体医务人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多种形式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和防控流程,进行穿脱防护服、三级防护、正确手卫生的现场实操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筑牢防线,严格按照防控流程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只为更规范地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更好的服务群众人民。
三、战役前线的奋斗者
骨科是个比较特殊的科室,虽是疫情期,但病人还是比较多,科室比较繁忙,在3月11日到19日,每天的病人数达到将近40个,3月20日漳浦实行全员核酸,科室护士派出2名,医生2名外出采核酸,当日手术5台,有4台是高龄90岁以上的患者,但是自疫情以来,骨一科总是冲在最前峰,医院有需要派人外出下乡保障,科室立马抽人出去;医院需要派人打新冠疫苗,我们也是义无反顾;需要外出采核酸,如外出莆田、外出台投区、外出漳州、在院返浦采核酸,绿码区采核酸、黄码区采核酸;只要有需要,我科立马安排人员出去。科室里十个护士挨个轮流了遍,抗疫情、临床工作两不误。莆田发生疫情,我科小护士黄泽芳自告奋勇报名,她也是无怨无悔,医院指派的任务,现在当前的疫情,她也是每次都冲在前锋,认真完成任务,诠释一名95后小护士的担当。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孩子的父亲和妻子的老公,转林辉平的战役日志:经过多次的外出采核酸和居家隔离,我已经三周没有回去看我两个月大的女儿了。舍小家顾大家,虽是满眼的不舍,但是为了抗击疫情,当起了一名父亲的好榜样。
他是我们科室的“活宝”,也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抗击疫情的责任,那就是林思明副主任医师,两次外出采核酸,厦门、漳州,“老当益壮”,虽然又苦又累,但在抗击疫情面前也是毫无怨言,工作起来也不输年轻小伙子。
他是我们科室“风一样的男子”,又高又帅,他就是我们科的郑平辉医生,总被人问:结婚了没有?没有的话要介绍对象。他也是多次参与一线抗议采核酸,每次采完核酸回来还要回科室加班加点,病房里又是他忙碌的身影,查房、换药、写病历、整病历,术前病历讨论,有时候加班太晚,还直接在科室过夜。他也是无怨无悔。
同心抗疫四、“住院患者的守护者”
在积极进行抗疫的同时,骨一科医护齐心协力,病区坚持做好防控、收治工作两不误。病区医生和护士24小时值守,严格执行一患一陪护。每天安排一名护士在病区门口进行预检分诊,负责所有进出病区的患者、家属、陪护及各种来访人员的登记、行程码、健康码及核酸检测情况,遵循“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原则。因科室特殊,每日必有患者手术,手术患者家属陪护常有多人要进入病区,为了管控好病区防护安全,护士长王金莲不得不跟家属饶口舌,甚至有家属口暴直接要打人的节奏,护士长总是不厌其烦地做好各种解释,直到患者家属满意为主,每次我们人员外出采核酸,她也会跟个老母亲一样跟我们交代做好安全防护。老书记陈古树每次在早会时都会强调疫情病区防控流程及各种措施,同时有条不紊安排各项诊疗工作,三级医师查房、术前病例讨论,常常在病区加班加点。在确保疫情管控安全的同时,骨一科的临床工作也不敢丝毫懈怠。事无巨细,就是骨一科这个团队的职业态度。
骨一加油原来车水马龙才是真正的国泰民安,原来人声鼎沸才是真正的岁月静好,可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还不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疫情不退,我们不退。骨一科每个医务工作者都以自己的方式,抗击疫情,共克时艰,坚决为抗击疫情战斗到底,相信总有云开见日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