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县绿色发展村庄美党群合力大埔兴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镇大埔村位于漳浦县城东部7公里,全村共户,人口人,主要产业有荔枝、火龙果、青枣等水果、蔬菜、粮油作物、花卉、乡村旅游等。

近年来,大埔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打造“古朴灵动、生态宜居”的文化创意古村落,带动百姓富裕增收,全村和谐稳定发展。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6万元,村集体收入13.1万元,并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福建省森林村庄”称号,此前还相继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

福建省漳浦县大埔村民俗馆仿古街。漳浦融媒体中心供图

健全组织强堡垒引领建设定航向

大埔村党总支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夯实战斗堡垒,凝聚各方力量,有力推动基层党建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

夯实基础“能”带跑。为进一步提升党组织自身组织力,将原先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增设三茂农业和兴埔旅游公司两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共有共产党员53名。该村积极延伸党建触角,实现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严抓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立场坚定、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年6月,大埔村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该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一层设置店面4间,年租金收入8万元。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镇大埔村,火龙果基地工人正在采摘。林晓毅摄

密切干群“会”带跑。党总支坚持“抓两头促中间”工作法,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到村庄建设、平安志愿巡防、乡村卫生管理等工作中,合力共筑平安乡村。在大埔村文化古村建设中,主动争取党员和贫困户的支持与配合,通过作表率、勤帮带,带动中间普通群众主动配合拆迁工作,旧村改造得以平稳高效推进。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实行“1名支委+1个党小组+1户贫困户”联系帮扶机制,党员主动到贫困户中进行点对点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创新管理跑得“远”。进一步完善“党组织+党员+协会组织”的管理模式,通过灵活设立便民服务点,记好“民情日记”等方式收集村情民意,定期召开总支委会汇总筛选建设性意见,通过“一事一议”提交村民大会讨论。发挥党员的领头雁作用,为无职党员设立责任区、示范岗,协助做好治安调解及环境卫生、餐饮民宿的监督管理等工作。加强对村老人协会、理事会等协会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离任村干部等“老人家”的威望,组建“红袖标”服务队,为文创古村的建设“添砖加瓦”。

绿色发展村庄美上下齐心产业优

大埔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高优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实施产业转型,淘汰落后养殖业。全村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兴农,引导、鼓励、帮助养殖户转产转业,逐步淘汰散养户、非规范化生猪养殖12户、牛蛙退养11户,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不断优化了人居环境。昔日养猪大户翁耀东在村党支部的劝说和帮助下,改行从“养猪能人”变成“种植明星”,年收入20多万元。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镇大埔村,三茂农业工人正在劳作。林晓毅摄

科学整合资源,做强现代农业。依托连片土地资源优势,大棚种植高优果蔬亩,并配套建设立方米的蔬菜基地冷链保鲜库。建设亩蔬菜、百香果、提子、小西红柿等采摘观光体验基地,通过举办民俗游园、亲子采摘、拓展训练等特色活动,将特色农业采摘体验融入乡村旅游整体路线,实现每亩增收1.6万元。同时利用“送教下乡”、与福建农科院等部门开展共建等方式,帮助农户掌握大棚种植、无土栽培等新技术及病虫防害等实用知识,提升农户农业生产科学化水平。

三动员全民参与,做活乡村旅游业。成立了兴埔旅游管理公司,有效整合全村旅游资源,做强、做大品牌。引导整合小、散餐饮业,集中开办“农家乐”,鼓励农户利用自种果蔬、土猪肉等,运用“古早”烹制方式制作原生态美食,制售伴手礼。不定期举办旅游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质量,通过“联网+集客”宣传打响知名度。

强化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宜居村。全村已建设标准公厕3座,村民三格化粪池改造口,整治拓宽村主道及两侧绿化。建设垃圾分类亭,分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毒垃圾四个卫生桶;建设垃圾中转站,购置吸污净化车。进一步完善污水垃圾处置体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彻底整治排水沟坑塘、沟渠等农村黑臭水体,做到了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卫生保洁常态化、制度化。

夯实党风育民风激活文化润民心

大埔村坚持对群众既要“富之”,更要“教之”的道理,引导帮助群众既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扮“靓”文化建设主阵地。坚持党风带民风、带家风,以挖掘闽南文化内涵为突破口,精心构筑文化建设主阵地,创建精品文化载体,让文化建设入“眼”、入“耳”、入“心”、入“魂”。修缮“同字体”闽南古民居,打造集党员教育、廉政教育、国学教育、家训传承、实用技术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基地;因“厝”制宜,手绘多幅壁画、簸箕画,传播传统文化;收集彩绘衣橱等数百件民俗旧物,分门别类打造大埔民俗文化馆,让群众记得住“乡愁”。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镇大埔村村部。漳浦融媒体中心供图

唱“响”文化建设主旋律。利用“古厝”的古韵,开办国学公益讲堂,要求组织多名热心教师、国学爱好者免费宣讲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至今已惠及听众多人次;开办“幸福农家”系列公益讲座,扬起一股“讲和谐、树家风”的热潮;在村“仿古一条街”推行“无人售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30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