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日,笔者为了弄清漳州籍三教门人萧应麟的古迹,难免又要搜寻并翻阅罗臻辉师长的论文——《明末清初三一教在漳州宣传考述》一文,无意地搜到了关爱漳浦宝珠岩者撰写的《三尼,二尼,如误人,真不浅》的文章,遂对宝珠岩汗青产生了浓重的趣味。有感于此,笔者特地从头拜读了罗师长的论文,进而简易地控制了相关宝珠岩的一些珍稀史料。
据陈汝咸修、林登虎纂《漳浦县志·卷之二·方域下·古刹》记录:“宝珠庵,在邑南门外十五里火寮地,林峦幽秀,水石清奇。万历间,莆田林三教兆恩因张琏之乱,流寓浦地,择地建庵,令其徒张氏居之。有利藩及藩臬赠匾。康熙壬申,道者张勇功再建。”由是可知,漳浦宝珠庵草创于明万积年间,由三教师长林兆恩缔造,清康熙三十一年(年)道者张勇功再建。自然,这可是清朝人的说法云尔,目前宝珠庵已改名为宝珠岩,至于漳浦文史大师或关爱宝珠岩者可否招供此段前尘旧事,则不得而知了。
值得一提的是,陈汝咸修、林登虎纂《漳浦县志》提到“万历间,莆田林三教兆恩因张琏之乱,流寓浦地”,而“张琏之乱”始于嘉靖三十八年,以嘉靖三十九年()蒲月在今广东饶平与平宁接壤处柏嵩关簪号称帝,自称“飞龙人主”,国号“飞龙”,后于嘉靖四十二年(年)被湮灭,以张琏避难入海为告终。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载称:“旧港番舶长张琏。广东饶平县人。张本悍贼,明嘉靖末做乱,扰广东江西福建三省。西籍言嘉靖间有海寇张士流夺据葡人之澳门,殆即琏也。华夏人之胜洋人,自是始。琏后为官职军剿平,已报克获。万历五年,贩子诣旧港者,见琏列肆为番舶长。漳泉人多附之。犹华夏市舶官。盖琏虽不称王,实握王权矣。”这样说来,张琏做乱应属嘉靖末年之事,而林兆恩若于万积年间入漳浦,则无缘碰到张琏做乱之事吧!于是,有论者侵犯称《漳浦县志》记录荒谬,确实是一针见血之言也。
年7月11日在漳州漳浦宝珠岩
摘自陈汝咸修、林登虎纂《漳浦县志·卷之二·方域志下·古刹》
附:
漳州旧有的三教祠
炎天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