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萌于南北朝,起于隋代,成于唐代,终于清代(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年),前后历时年,累计考取进士超过10万人,其中获得“状元”称号的有近0人,但真正参加殿试取得状元桂冠的只有余人,其余多为恩赐状元。
漳州历代科举名录(部分)在这年的科举史中,漳州累计考取过多名进士,其中唐代7位,北宋82位,南宋位,元代7位,明代位,清代19位。这样的数据在全国地级市中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在福建省内则要少于莆田、泉州、福州三地,毕竟人家在全国都排得上号,尤其莆田更是“文献名邦”,有着“进士之乡”的美誉。
咱们来看看漳州这多名进士,有哪些值得一提的。
一、最早的进士与最后的进士:陈珦松洲书院漳州最早的进士有两个,一个是陈珦,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儿子,于武周万岁通天元年()举明经科,曾当过漳州刺史,并在浦南创办了松州书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书院之一。
周匡物另一个是周匡物,是参加进士科考试成为进士的漳州第一人,龙溪人,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进士科登第,曾官至高州刺史。现在龙海人不一定知道周匡物,却知道名第山和双第华侨农场,这个“双第”指的就是周匡物和他哥哥周匡业(唐德宗贞元八年举明经科)双双进士登第。
县正堂示意图漳州最后的进士是李魁,今诏安县四都镇马厝城人氏,于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科举登第,当过四川省彭山县正堂。
二、成绩最拔尖的进士:状元林震成绩最拔尖的进士当然是状元了。漳州历史上公认的状元郎是林震,长泰人,明宣宗宣德五年状元及第,可惜在仕途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只担任过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兼文学侍臣,主持编修《明实录》,不久即称病告归。
《平和县志》有关李咸光的记载其实要说到状元这个名号,漳州还有两位仁兄得过。一位叫黄思永,角美人,史志记载“帝昺祥兴年,黄思永,释褐状元,龙溪人。”什么是释褐状元?释褐的确意思就是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宋、元时期曾经采用学选(从太学中选拔学子参加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第一名也可称为状元,只是前面加了“释褐”两字。另一位叫李咸光,年版《平和县志》记载为“乾隆庚辰恩科状元”。恩科状元是指在正科以外,皇帝特恩开科取士获得了第一名的人。只是无论黄思永还是李咸光,在史书上都找不到更详尽的记载。
榜眼李贞探花林釬探花林士章除了状元以外,漳州进士成绩比较好的就是榜眼李贞(翰林院修撰,高州府教授),南靖人,明成祖永乐十三年进士及第;另外还有个探花郎,分别是明宣宗宣德二年及第的龙溪人谢琏(南京户部侍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及第的漳浦人林士章(南京礼部尚书)和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及第的龙溪人林釬(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另外,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及第的龙溪人苏颃,据《漳州府志》载为“第一甲”,却还没进入前三名。
探花谢琏漳州南门外曾建有一座“三俊坊”,便是为纪念李贞、谢琏和林震人在15年内接连及第而建的。
三、官当最大的进士:漳州历史上当官品秩最高的进士应该非“蔡相爷”蔡新莫属。
蔡新蔡新是漳浦人,清高宗乾隆元年夺得二甲头名进士,差点就能一甲及第了。蔡新在朝为官50多年,历任吏、礼、兵、刑、工等部尚书,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加授太子太师,妥妥的朝廷正一品大员,也是相当于今天的正国级。
四、最有名的进士:漳州最有名的进士,应该是黄道周。
黄道周黄道周是漳州府漳浦县人(今东山铜陵镇),明熹宗天启二年()壬戌科二甲7名进士,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曾官至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明代不设宰相,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即相当于宰相,位极人臣,跟蔡新一样相当于今天的正国级。
黄道周故居(复制品)黄道周之所以名气要大过蔡新,不是因为官大,而是他不但学富五车,诗书画文、天文地理无不精通,还是个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抗清义士,因抗清失败被捕而壮烈殉国,被后人广为传颂。
五、漳州考取进士人数最多的年份:香港路探花坊中国科举制度历时年,共举行过余次进士科考试,但漳州这多名进士,则集中在科次,其余余次找不到漳州人考取进士的记载,是漳州无人赴京赶考,还是虽有赴京赶考却无人能够金榜题名呢?真实情况不得而知。
隆庆四年进士榜漳州人考取进士人数最多的年份,是在明穆宗隆庆四年,也就是年的庚午进士科,共有16位漳州人登第,人数之多确实有点小恐怖。人数第二多的年份,则是十年后的万历八年庚辰进士科,漳州又有15位登第。接下来第三多的年份,就是明思宗崇祯十三年了,也就是年庚辰科,这一年有1位漳州籍仁兄进士登第。
隆庆四年至万历八年进士榜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隆庆四年、万历八年加上隆庆五年、万历二年、万历五年三科,这前后十年时间,漳州进士登第人数合计达到了52位,真是惊呆了小伙伴们!可见明代这段时间,漳州确实是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这是否跟明代中末期月港海运发达、带动了漳州经济繁荣有关呢?
怎么样,你对漳州历代进士有没有了解更多的?欢迎一起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