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村民食用青口中毒,老厦门解密比蛇毒

五月的夏天正是贝类肥美的季节,像青口、花蛤、海蛏等常见的贝类海产纷纷登上厦门人的餐桌,可就在厦门隔壁的漳州却爆发了食用贝类中毒的事件。6月8日,漳州漳浦县佛昙、赤湖镇多人因食用青口(淡菜、贻贝)中毒,出现头晕、呕吐、四肢麻木等症状,部分紧急送往漳州救治。幸运的是,没有人员出现生命危险,漳州全市已经暂时禁止制售贝类食物。漳州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初步判断,这些患者系误食了疑似为海水赤潮污染导致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引发。贝毒之害那么什么是赤潮呢?赤潮与贝类中毒又有什么关系?把食物煮熟能否防止贝类中毒?贝类中毒又会出现哪些现象。赤潮又称为红潮,渔民俗称之为“铁锈水”、“臭水”、“牛粪水”等。它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海藻在特定环境下爆发性增殖造成的。赤潮爆发有时可使鱼类等水生动物遭受很大的危害,因为赤潮中的一些浮游生物会堵塞鱼鳃,导致鱼类缺氧致死。但赤潮对于贝类却没有这类伤害,反而使受赤潮污染的海域的贝类不愁吃。大多数贝类都是靠潮汐涨落带来的浮游生物生存,所以赤潮爆发导致大量有毒的浮游生物繁衍,而贝类则会食用这些有毒的藻类。而人类食用了这类贝类,就会出现中毒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的,所以贝类中毒往往防不胜防。什么是贝毒赤潮引发的赤潮毒素统称为贝毒,其中有10余中贝毒其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倍。贝类毒素可分为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失忆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等,其中,麻性贝类毒素致人中毒的现象比较普遍。贝毒中毒症状以下是贝毒中毒症状,一医院就医。初期:人体进食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的贝类海鲜后,5-30分钟即可出现症状,例如头晕、恶心、口舌麻痹等。中期:口腔周围开始出现刺麻,进一步感觉面部和颈部麻木、胸闷、站立不稳、腹痛、呕吐等。重型:出现四肢麻痹、呼吸困难、吞咽苦难、口部阻塞感、语言困难、低烧、昏迷。虽然通常麻痹性贝类病毒,一般在12小时后,均会逐步恢复并在几天内痊愈。但我们并不能对贝毒种类做出判断,医院,进过专业医师确证比较安全,因为可能会出现重型中毒,在2~12小时内全身麻痹、心力衰竭而死。教你八招,防贝类中毒1、到信誉好的地方或海鲜餐厅,例如厦门臻府蒸汽海鲜等老店,选购或者食用新鲜贝类,尽量不在路边小摊上吃海鲜。2、食用前,先将贝类海鲜浸养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并定时换水,贝类会自行排出体内的毒素。3、食用前,用清水漂洗,使毒素溶于水中,减少或去除贝类中的毒素含量。4、贝类毒素主要集中在贝类的肠腺处,食用前,须清除肠腺。5、烹煮一定要彻底,水温达到沸点后,会大大减低贝类海鲜的风险。6、一次不要吃太多,只吃贝肉中呈圆形的部分,避免食用发黑部位。7、儿童、病人、老年人,尽量少吃。8、进食贝类海鲜后若出现以麻痹为主的中毒症状,应立即诊治。臻府建议:在出现类似贝类污染情况下,还是尽量选择其他海鲜食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94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