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大榕树长在城墙头的奇观吗

榕树长在城墙头,这样的景观你未必看过。

不是只有一棵两棵,而是几十棵齐刷刷一起长;不是只有半米高的盆栽小树,而是数十米高的参天大树。不信的话,带你去走走看看。

这些榕树就长在漳州市区的北郊,一个叫“楼内”的村社。

长满榕树的是一堵历尽岁月风霜的古城墙,高约4米,通体由石条砌成,有数十棵大榕树雄踞其上,大者树径超过1米,小者亦有水桶粗细,或一枝独秀,或并蒂双生,或三五扎堆,巨大的树冠挤挤挨挨,蔓延至五六层楼高处,显得浓荫蔽日、遮天盖地。

这些榕树的根须依附墙体攀援而下,在墙面缠绕交错,如一张张撒开的巨网,又似倾泻而下的激流飞瀑。亦可视为长长的画廊,每一簇根须创作的,都是一帧帧风格迥异的浮雕:这一块如野马奔腾,那一块若一幕战争的场景。

这边厢如热情奔放的天鹅湖,那边厢像节奏舒缓的孔雀舞;这一根像极了身材缦妙的女子,那一根又如颀长英武的男士;还有那个,不是毕加索的抽象画吗?……只要你有足够的想象力,它们绝对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产生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这片长着高大榕树的城墙,被称为釜山古城墙。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明代。据《漳州府志》记载,“长桥城,里人林士章建。”长桥城就是釜山古城,总占地面积75亩,城开四门,城墙全长余米,高约4米,全部由长条形石板垒砌而成,结构坚固。历经余载风霜,几经损毁,现只剩下西南侧一段余米城墙残存。

林士章是漳浦县乌石人,明朝的探花郎,曾经当过南京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宣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妥妥的大官儿。现在漳州城区的香港路还有一座纪念他的古牌坊“尚书探花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这城墙的墙头上怎么会长着这么多的榕树,当时是谁想到在城头种树呢?

“那是自然生长的,谁会傻到在石头上栽树啊。”年近八旬的当地村民黄老伯笑着说。城墙修好后,经常会有鸟禽在墙头停留歇息,拉下的鸟粪常常混有榕树种子,榕树又是生命力很强的树种,年深日久,就在墙头长成了一棵棵参天大树。“听说以前的榕树更高更大,后来有些被砍掉了,有些被台风刮倒了。现在这些,大都是近几十年才长成的。”

现在的长桥村楼内社,除了那堵古城墙和墙上的古榕以外,昔日的釜山古城早已不见踪影。村里多人口以黄姓、陈姓人家居多,林氏后人则较稀少。原因有两个说法:其一,晚年的林士章搬回了漳浦老家,其后代亦陆续迁走。至明未清初,驻守漳州的降清明将、被康熙授予一等海澄公的黄梧在这里设立营区驻守,遗下黄姓后代在此繁衍生息,慢慢居民以黄氏为主。其二,说的是当年林士章刚把釜山城建好,就被当地一位曾经保驾有功的黄公达瞧上了,要林士章将城池转卖给他。林士章不敢得罪恃宠骄横的黄公达,只好答应交易,没想到却被黄公达以砖头充白银骗了。

据了解,釜山城被毁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缺乏古城保护意识的当地村民取石铺路、兴修水利,将古城墙拆得面目全非。前些年随着村民生活状况逐步改观,人们又陆续将城内的旧式瓦房拆掉改建,成为如今千篇一律的别墅式楼房,城内数百栋闽南特色的古民宅也所剩无几了。万幸的是古城虽废,仍有这段余米长的城墙得以遗存,或许受到数十棵榕树根系缠绕保护的缘故,墙体至今仍然坚固无比,几无残破。

近年来,楼内社进行了全面的村容整治,在古城墙内侧修建了球场、戏台,依托着古城灵韵和榕树绿荫,将这里建成了村民的休闲娱乐场所,人们茶余饭后聚集于此打球、下棋、喝茶聊天,其乐融融。

告别了墙头上一棵棵大榕树,我们驱车踏上归途。回望身后,沧桑的古城墙映衬着一幢幢崭新的别墅式民居,在夕阳余晖的烘托下,幻化出一幅纷繁交错的乡村景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21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