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薛氏祖地豪康村,开基至今近80

豪康村位于福建汀江下游龙湖库区,属于上杭县下都镇。全村多人,几乎姓薛。其来源于何地呢?

薛氏追源

薛氏源远流长。黄帝第26子禹阳,公元前年颛王帝封其任地为任姓。禹阳第12世孙奚仲,发明车有功,公元前年封为夏车正,加封薛地为薛侯,立薛国,为薛姓。历夏、商、周三朝64世(薛国从立国到灭亡共年)。

豪康村全貌(年摄)

以河东薛氏始祖薛齐为第一世祖,到第四世南枝薛徒之子薛推,于晋怀帝永嘉二年(年)为避战乱,举家从河东莆州(现为山西永济市)迁居江苏江阴。南朝梁天监二年(年),第十一世薛贺由江阴迁居福建福安,为入闽始祖,豪康薛氏为薛贺子孙。而其时,薛徒另一儿子薛堂则仍居山西永济,传至十三世为薛仁贵。所以,福建豪康薛氏与薛仁贵同为薛徒后裔。

薛贺第六世后裔薛令之(薛齐第十六世),于唐中宗神龙二年(年),24岁高中进士,破闽文荒,成为“开闽第一进士”。入朝为官先为翰林,后迁左补阙。

福建福安廉村

开元26年(年),薛令之正式被提拔为左补阙兼任太子侍讲,与大诗人贺知章(其代表作: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起当了唐玄宗第三个儿子李亨的老师。薛令之曾作自悼诗,表达对李林甫专权下的不满,唐玄宗看到此诗,以为是在讽刺他,便在诗旁写下了:“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此后,薛令之辞官返乡,“徒步”回乡。在朝为官30多年,他把清廉、多才的名声留在了京城。回乡后他不计报酬担任私塾先生。

公元年薛令之与世长辞,同年唐肃宗李亨继位,欲召其入朝辅佐,不料令之已卒。肃宗闻之,特敕封他所居的村为“廉村”、溪为“廉溪”、山为“廉岭”。廉村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赐封“廉”字命名的村庄。

同时,据载,薛令之还是厦门开居始祖。

豪康薛氏

豪康薛氏源于薛令之,是从历代〖薛氏簇谱〗修订前言或序言中得以证实。

薛伯启(字三十六郎)于南宋嘉定癸未年()偕弟伯肇自榕城(福州)宅居漳州钱塘,因蒙古之乱,而漳寇之炽,无奈舍钱塘避于宁化石壁乡,居不数年,又遭寇宴头陀之乱,奈何兄弟二人离散。伯肇奔于潮州府海阳县,伯启奔于汀州府上杭县。

伯启工于吟诗,精通地理,游乡相宅,当其沿汀江河至南蛇渡东岸看到‘河坑’这条小山坑之时,认为这里是个‘风水宝地’,故诗云:“水口龟蛇狮象全,水缠玄武库相连;秀升巽内桥相锁,凹起陂平福配天。”南宋绍定庚寅年()秋,伯启公偕妻赖氏九娘、岳父赖小八郎、岳母林十一娘,定居河坑村,为开基始祖。

薛令之到薛伯启定居之间年,历经几十代。薛伯启之父是谁?至今仍为一个迷。有人认为,薛京为其父,但相差又几十上百年。

薛京,字宗朴,号毅斋,宋高宗建炎二年(年)登进士第,仕宦光禄大夫,原藉兴化仙游枫亭大洋村,其祖为潮州知府薛利和。南宋绍兴间(年后)迁漳浦县安仁乡修竹里渐山,成为诏安渐山七贤之一。薛京为诏安薛姓始祖。

自伯启公在上杭县豪康村开基以来,历经年,繁衍昌盛。除祖地豪康村外,还分布于上杭县庐丰安乡、三益下村和黄西坑村,而外迁子孙遍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江西、广东、台湾及福建闽清、南平等地,裔孙约有八万。年开始豪康与八省外迁宗亲联修薛氏佰启后裔族谱,于年出版。

伯启公原葬于庐丰安乡后龙山,明万历庚戌年()正月初七更葬于豪康村上高岌,因是豪康村开基始祖,故族人取此地名为“薛公墓”。伯启公墓于顺治丁酉年()仲秋重修坟,康熙乙酉年()重修筑石碑坟,同年由十八世裔孙薛桂芳偕族人始建‘伯启公宗祠’于上杭县城中街(现上杭县杭中路),祠堂于年拆除,历经三百余年的薛氏宗祠就此消失。

人杰地灵必有景,山川秀美定有仙。村中盛传八景:金鸡报旭、西坑牧笛、腋风晓晚、梅峰拥翠、马案朝云、转潭秋月、南蛇鱼歌、石寨晴岚。

文学最盛,为邑中最

民国《上杭县志·氏族志》载:“薛氏,县南豪康乡,户口数百,文学最盛。清代,捷官、钟英、企徽、焕章、耕春等先后举于乡。岁科试获隽者,为邑中最。”

薛捷官,字用襄,清乾隆十二年(年)举人,曾任龙溪教谕。

薛钟英,字敏学,清乾隆十八年(年)举人,曾任寿宁、松溪教谕。

薛企徽,字循良,清乾隆六十年(年)举人,曾任古田、侯官教谕。

薛焕章,字贡琛,清嘉庆十二年(年)举人,咸丰七年(年),因功保举五品衔。

薛耕春,清嘉庆十九年(年)举人,任将乐、漳浦教谕。

薛在芝,字松云,嘉庆年间副文举人。

薛联经,字家纶,乾隆年间副文举人。

薛光祖,字孙振,雍正已酉年科中第42名武举人。

清朝年,上杭有文举人位,小小的豪康村就出了5位,占全县的3%(不含副举人,武举人)。故《县志》用“为邑中最”来赞誉它。

进士三人

薛常名徽五,明正德年间,进士,广东潮阳县教谕职;

薛钟英(-)、号井园。乾隆癸酉年科试中第五十名举人,乾隆甲戊年会试明通榜中进士,特授福宁府寿宁县教谕,署理福宁府学教授,兼理霞浦县学训导,历任建宁府松溪县教谕。

薛星辉(-)名次文、字聚文、号奎五,祖籍豪康迁往江西南康县。咸丰辛酉科试取拔贡;癸亥年赴京朝考例授二等钦取知县;分发江西试用后廷试取进士。敇授文林郎奉政大夫;同治壬申年任湖南华容县知县;光绪乙酉年任江办荆溪知县、并署理丹徒、兼宜兴县知县;丙申年七十寿辰慈禧太后赐《岁岁平安》吉字,钦加四品衔,升任直隶州知州,诏授中宪大夫,赏戴花翎;光绪辛丑年以江苏候选道擢升为上海道道员、江南乡试受卷官,赠《大夫第》匾额;光绪壬寅年赴豪康祭祖返家途中患病于赣州寓所逝世。

薛锡璜字渭熊,邑庠生。乾隆丁亥年科试取入府学;辛丑年取廪贡生;特授广西布政使经历,署义宁县知县、田州知州、浔州府分府;特授龙英州知州,任满升授太平府知府。

办学校,建文馆

清朝康熙年间设“義仑私塾”于村中,供适龄小孩就读,而后改为“八世别業”。光绪乙已()年,科举改制,绅士们集捐创立为“敦睦学堂”。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联河学校”。上世纪七十年代设立的初中班。现为“豪康小学”。

清顺治元年(),上杭县来苏区四乡受山寇张恩选匪众所迫害,惟有河坑一乡智出人才,在十六世裔孙薛良壁的带领下筑大任寨练兵御敌(现小姑凹山顶叫老寨顶),族人团结一致奋勇抗敌,历经九年,贼众败退。遭此难后族人自感“能自豪强、全获安康”,其后“河坑”村更名为“豪康村”。为了“以文教为治,以襄武功”,良璧公倡仪兴建文馆,来改良社会风气。

南蛇渡龙文会馆(参照图)

文馆于康熙初年在南蛇渡建成,占地约平方米,座西北朝东南,依山临江。中间是约80平方米的正厅,两旁各一个天井和三间回廊屋,正厅门口一个天井,天井连接大门楼,旁边有“七字形”的走廊厅。整座建筑在江水旁垒石筑砌,离江面约有二十米高。门窗屋檐均为青石板,墙体砖砌。其时道台赵映乘为之命名为”龙文会馆”且作《龙文会馆序文》文,称之“以武备经其为始,以文事善是其后,则斯会之志也”,并奖《干城四境》匾额,巡抚佟国器以《礼乐韬钤》匾旌表于馆。

龙文会馆的建立,推动了乡间文兴武盛。会馆由村中举人、贡生主持,邀请文人雅士每月召开月会,每年召开年会。平时辅导参加科举考试生员,成为文化活动的中心。

清朝,村中先贤出版有专集的有:

薛耕春录有二百多首诗词,其中不少编入。

薛孚让二百首诗;

薛企徽

薛苑华

薛立垣

薛鸿(荷公先生曾为其作传);

薛联薰

薛良璧

薛介候

薛洺

薛宏太

薛缉熙

薛史青。

同时,诗画双杰的有善画梅花的薛鸿等。

薛良璧(贡生、州判)于年号召村民在小姑坳筑大任寨团练,“每逢三、六、九日,率子弟练鸟铳,养武师,教武艺”。

武术家薛衷和,善长少林武功而列入县志。其以毛巾做武器,击退数十名持械贼人,名闻遐迩。道光年代举人薛耕春,能文能武,曾率众扎寨于南蛇渡。其时,永定、松源红头贼聚二千多人欲围攻上杭城,薛耕春率领乡勇在南蛇渡斩其头目,贼无首败阵,解围县城。

乾隆年代名医薛孙仁列入,其三子子鹰以太学生肄业于京师,曰: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回乡随父习医,开“宝元堂”,医术高超;苦研医学十五年的薛年以精湛医术列入民国上杭县志。民国时期以专于医治妇女产后病症的薛朝宝闻名乡间。

薛宏太(—)名金史、号吟舫,道光丁未年县考取第一名,光绪丙子年科试取第一名贡元,例授修职郎候选教谕,授‘赏戴六品军功’加六品顶戴。光绪甲申年邑候周树森奖给《情殷保障》匾额。其题新寨村百岁牌坊联:

三万七千秋,眼见四朝全盛世,六百二十甲,身居五代最高年。

宴叟举熙朝,九重锡嘏颁鸾诰,作人多寿考,七叶承恩慰凤毛。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后台,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89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