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依旧,锦江楼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

初心依旧,锦江楼

宽心

第一次到锦江楼是在五年前,当时外墙面斑驳不堪,外圈北面竟然是用石柱斜撑住以防倒塌,让人觉得唏嘘不已。

随着政府建设美丽新农村政策的实施,林氏族人重视,巨资修缮这栋国保级文物古楼,让美丽的锦江楼重焕光彩。

前几天走访探花故里有些古迹沒有看清楚,早上再次去加深认识以免遗憾,午后约友人一起到锦江楼参观。

锦江楼位于漳浦县深土镇锦东村,为内高外低三圈内通廊式圆形土楼,清乾隆五十六年(年)林升泽始建,清嘉庆八年(年),其妻李灿续建中圈,清中期后世再续建外圈。其子孙世代聚居于楼中。

楼内圈直径25米,高三层,主楼四层,外墙一层石构、以上为三合土板筑,厚0.8米,内均分成十二间,每间深5米。二层作木构内向通廊,有十一间房间和一间楼梯房,三层无隔间,只用木柱承重,通达全圈。正南一间作楼门及楼梯间,楼道直通第四层主楼,主楼设两个小门,通过小门可达三层楼屋顶,楼顶双向坡顶;二层楼墙内侧及楼道地面均铺设大砖。楼门石构二层,内券顶外平顶,上有石匾,刻“锦江楼”及“乾隆辛亥年端月谷旦建”。

中圈平面直径42米、高二层,共隔为24间、每间深四米,内向雨棚多数改为厨房,内间各备有楼梯,楼顶作单坡顶,外墙高于楼顶,沿墙内根设有人行道。门与内圈同式、同处一条中轴线,门匾刻“安澜著庆”及“嘉庆癸亥年端月谷旦置”,门为三层楼门楼,门楼为双向坡顶,亦可以从门楼两边小门登上楼墙。

外圈平面直径58米,双向坡顶,均为平房,隔为36间,于楼大门前留宽16米横向通道,进而铺设砖埕,埕前50米建一戏台。锦江楼保存完好,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江楼最大亮点在圆楼内正中间有一个方型水井,方型井盖中间却是仅容个水桶通过的圆孔,一年当中仅有夏季几天的正午阳光直射,井内才能清晰可见,其它时间来看都是黑乎乎的。

今天有幸遇到了土楼建造者林升泽第七代孙林振德老先生,年七旬有一,他仙风道骨,谈吐非凡,说起祖宗建造锦江楼自豪感油然而升:先祖林升泽世代务农,刚正不阿。父亲早逝,二个弟弟也相继去世,只能一个挑起家庭重担,务农之余经商补贴家用,后来得到贵人戴敬指点与帮助,往返漳州诚信经商,努力几十年终成巨富。少年时因为贫苦无厝居住,成功后决心建造楼房庇护后代子孙。

林升泽聘请地理名师文仙择了此处为“丹凤传书”的正穴,背靠丹山,面向大江,坐北向南,楼堡位置正是丹凤之冠。

文仙师根据此处地理风水格局与林升泽为人处事刚正,经商诚信无欺的性格,设计了圆形土楼,并在楼正中挖一口井,筑四方形井盖,体现了林升泽内方外圆的处世风格。

先祖林升泽有九个儿子,二百多年间,共繁衍了多人,后人经商致富,读书出仕人才不计其数,地理师文仙确实是为先祖找到一块风水宝地,也是先祖积善行德才能幸运得到。”

林振德老先生这几年一直致力以锦江楼的保护与讲解工作,虽然没有什么工资,但耿直的性格有点先祖的风范,不计报酬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老前辈,不愧是楼主的子孙。不忘初心,积善成德,世风才能日上,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二百多年前林氏先人就有此境界与眼光,难怪他们宗族如此兴旺发达。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39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