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播的《唐朝诡事录》讲述了在繁华的大唐盛世之下发生的一系列奇闻异事,综合了古装、悬疑、奇幻等元素。其中《甘棠驿怪谈》,展现了一座破败荒废的官驿,实为吞噬人命的黑站。历史上是否存在真正的甘棠驿站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止一处。
其一,在今广西灵川县城内甘棠江畔的古驿道上,宋代设甘棠驿,明万历年间建桂州公馆(俗称“接官亭”),清代为甘棠铺。范成大在广西任父母官时,于淳熙二年()正月二十八日离开桂林赴成都府,经过此地,作《甘棠驿》诗:“万里三年醉岭梅,东风刮地马头回。心劳政拙无遗爱,惭向甘棠驿里来。”《诗经》中有召南《甘棠》,后人以“甘棠”称颂贤官的美政和遗爱。范成大来到甘棠驿,想到召公“甘棠”的故事,回忆在广西前后三年的工作,觉得“心劳政拙无遗爱”,面对“甘棠”,甚为惭愧。其实,范成大在广西惠政显著,只是对自己要求甚高。
其二,地处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的官道要冲有一村名曰甘棠村,旧设甘棠驿,唐时又新建甘棠馆。诗豪刘禹锡途经此地,惊诧于甘棠的美丽繁华,写下两首《题寿安甘棠馆》,其一:“公馆似仙家,池清竹径斜。山禽忽惊起,冲落半岩花。”其二:“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余步。”在刘禹锡笔下,甘棠村自然和谐、清雅闲适,恍若世外桃源。
其三,位于闽南漳浦官浔镇溪坂村,是古代闽南至粤东的漳潮古道13个驿站之一。溪坂村古称甘棠,唐末,由于兵荒马乱,村民四处离散,甘棠村落一度消失。自宋代起,朝廷先后设立甘棠铺和甘棠驿。铺、驿是当时负责接待过往官员与传达文书的机构。清康熙版《漳浦县志·建置志》载曰:“甘棠驿,署在县北五十里。驿为邑所辖,而官隶龙溪。”清代,驿站制度臻于完备,管理甚为严格。当时,驿内已配有赡夫50名,兜夫10名。到了清末,朝廷设文报局,逐渐取代了驿站的职能,驿站由此毁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