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潭太乙峰佛头倒影佛潭的八景之一

太乙峰,位于佛潭先锋山(即芙蓉山),山中块巨石形如佛头,山下大水潭,水清如镜,旭日东升,佛头石倒映于潭中,“佛头倒影”成为佛潭的八景之一,今潭已消失,景观无存。“太乙峰”就刻在佛头巨石上。明嘉靖四十四年(年)进士、广东副使杨守仁建花园于此,原有石刻多处,系杨守仁次子杨一葵所书。杨一葵,字翘卿,号致吾有一号绍江,万历二十一年()进士官至云南左布政使,善于诗文著有《芙蓉馆集》、《云中边略》。现存石刻四处。

01

太乙峰:篆书矗刻,全刻厘米、高60厘米。

02

芗林:楷书矗刻,全刻宽80厘米、高厘米。

03

樵云径:行书矗刻,全刻高74厘米、宽27厘米。

04

华嚴池:行书矗刻,全刻高65厘米、宽27厘米。

游太乙山记1

明杨一葵

盖自余司豫章季,则未尝不寤寐太乙山也。山广2不过数亩,然挺立江皋,峭拔奇峻,独冠诸山,而中有“文昌祠”,遂名之为太乙山云。伯兄3应卿好古文辞,读书兹山,而余壬辰4家食,则时时相与啸咏其间也。既而鞅掌5王事,别山灵且四载矣。巳亥6秋,以度支郎7便道省家大夫,里中则友人郑梁甫、庄贞甫、黄宗熹、性泽二三兄弟过我东山草堂,东山去太乙山不一里而近,诸君酷有山林僻,又得余佐之而后,乃今为太乙山之游也。

则伯兄实治具焉。入山门8题曰“山房”,越数步为“桃源路”,稍折而上为“三迳9”,有池象荷叶,度小桥则“一杯亭”在焉。折而北,过翠微深处又数十步,为茂林修竹,菁葱可人,何论渭川千亩10兮。上“梯云磴”,其下为老圃,余顾梁甫笑曰“此岂圣门也!”11。折而东有桥,揭曰“心远地偏”,亭曰“夕佳”,晴霞返照,闪烁夺目,亦奇观也。已又折而西,经“吾庐”入“凭虚阁”,则所为祀纯阳道人12者,阁在空中,下树桃竹,远望之,隐隐丛林间。风飒飒来,则树影摇翠,若明若藏。取杯大嚼,逸兴遄13飞,即平台竹林岂逾14此者,非纯阳谁当此地兮!

于是西行至“八角楼”,下楼为“云根洞”,路狭甚。复折而北,为“小西天”,又数十步,为“华严池,朱鱼翠竹,观者忘倦。循小桥而上,为“卧云窝”,窝颇隘,然三面石壁,峭然中一大石为胡床,则所为“学禅处”也,而后石壁上复架一大石,盖山至是为绝顶矣。高可十丈,状如僧脑,旧名“佛头”,今仍之。下有石,题曰“樵云径”。隙地一区,硺石为几,班荆15可坐,题曰“手谈”,因与贞甫弹碁16,败之,梁甫妬17甚,更为敌国,又败之。梁甫恚18,则罚一大觥,鸟举而去。二黄生拍掌大笑,因取酌共酌之,几醉矣。

又折而上,至“来碧亭”,北望太武,南望丹灶19,东望大海,西望碧山,盖四顾无遗焉。亭背负巨石,石后为“弄九亭”,外圆而中广,可坐数人,更而东入“起意亭”,又百步至“意远亭”,梯石而上,为“舒啸台”。余与诸君长歌互答,声振林木,令半山闻之,得不似鸾凤音也耶!

折而南,为“钓台”,历级而上,俯望山麓,高可百仞。时清风微来,白云高飞,东海之外,帆影如织;而南山列嶂,云雾隐隐从中起也。江水逶迤,若匹练焉;松荫接地,水天交映,余欢甚,为酌十大爵20。山下望之,若出树杪21,更酌。诸君皆欲醉,而伯兄亦复共酌十余爵不休也。

于时,天色微昏,下而入“魁星亭”,其北为“文昌祠”,上有“大成楼”。余展衣而拜,竦然22。自“文昌祠”度23石罅为一线天,石壁比立可百余丈,路长而狭,仰视之,则天从隙中若一线然。记曩日24道临汀25,登汉仙岩,与伯兄同入禅林,盖见此焉,则爱之不能置。不意复出乡党,令吾家兄弟自有之哉!。复取杯立饮而去。

至水阁,揭曰“玉壶浮碧”,池鱼数百,闻人声则破萍而出,若数习者。折而西,为“别有天”,为“桃花坞”,种桃千株。令当春日,满坞轻红,艳冶之态,何必数金谷富贵26也!

复折而南,为“軃云”,盖石室云。西为“一枝亭”,抅27于木上,登之凛凛欲坠,下临千仞,观最奇矣。下亭而西,至“一经堂”,堂广可方丈。伯兄命即席,则月已中天矣。开窗远眺,烟村万里,渔火从江上往来如错。倚栏酌酒,月色堕杯中,呼卢而饮,飞觞大呌28。盖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人可以当我也。于是夜深而罢!

附诗二首:

游太乙山偕家兄应卿郑梁甫山人29

杨一葵

万壑松声闻海涛,横空意气赋临高。

山媲小酉藏千卷,地接瀛洲驾六鳌。

爱客还开蒋翊径30,寻山漫觅武陵桃31。

招游并喜同心在,落日酣歌罄浊醪。

登太乙峰32

杨一葵

玉笋瑶篸耸碧岑,依然紫翠似山阴。

楼台罨画峰峦出,花竹缤纷水石寻。

籍草每依芳芷坐,凭栏长系白云飞。

相携共结烟霞赏,不数风流集竹林。

[1]本文摘自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杨一葵(佛昙下坑人)所著《芙蓉馆集》;

[2]广,通假字,同旷;

[3]伯兄,大哥意思,“孟仲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来表示排行。兄弟三人,则称“孟、仲、季”或者“伯、仲、季”。兄弟四人,称“伯、仲、叔、季”。如果是有五个兄弟就用:“伯、仲、叔、季、少”称呼。

[4]壬辰,明朝万历二十七年,公元年;

[5]鞅掌,语出《诗·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意指谓职事纷扰烦忙;

[6]已亥,明朝万历二十七年,公元年;

[7]度支郎,时杨一葵任职户部,掌管度支、贡赋、租税等一类的差事;

[8]扁,通假字,同“匾”;

[9]迳,通假字,同“径”;

[10]渭川千亩,出自《史记·货殖列传》:“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借用以指言竹之繁茂。

[11]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因下有老圃,故公笑曰:非圣门所学也。

[12]纯阳道人,吕洞宾,名喦,字洞宾,道号纯阳子;

[13]遄,读chuán,快,疾速的意思;

[14]逾,读yú,越过,超过的意思;

[15]班荆,语出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与食,而言复故。”。成语班荆道故:班:铺开;道:叙说。意指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16]弹碁,谈棋,又称下围棋为手谈。

[17]妬:通假字,同“妒”,指妒羡,嫉恨等意思;

[18]恚:读huì,指恨,怒等意思;

[19]丹灶,指赤土镇灶山,因有葛洪炼丹的传说,故又称丹灶;

[20]爵,装酒的杯子或容器;

[21]杪,通假字,同“梢”;

[22]竦然,意指恭敬状;

[23]度,通假字,同“渡”,穿过的意思;

[24]曩日,往日,以前。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意者犹今日之姑胥,曩日之会稽也。”

[25]汀,古汀州府,约现今长汀县;

[26]金谷富贵,语出《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况豪华非耐久之物,富贵无一定之情,入身易,出头难,倒不如移金谷之名花,置之日中之市,嗅于鼻,谁不怜香?触之目,谁不爱色?”

[27]抅,古同“拘”,意指用突出的部分支撑或勾住;

[28]呌,意同“叫”,指大声呼喊;

[29]本首诗摘自杨一葵诗集《芙蓉馆集》

[30]蒋翊径,详见“蒋翊三径”典故;

[31]武陵桃,详见《桃花源记》;

[32]本首诗为《漳浦县志》所载杨一葵的诗作。因杨一葵著作佚失甚多,该诗收录于哪部专辑,情况未明。该诗目前仅见于《漳浦县志》关于杨一葵的栏目。

(本文由杨永寿、杨坤辉句读及注解)

编辑:杨肃鸿

图文整理来源:佛昙文化研究会、龙湖村叟的博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10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