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表现出色,漳浦同样优秀,2022年1

漳州,福建省辖地级市,是全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全市陆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下辖4个市辖区、7个县,常住人口为万人。石化、食品、钢铁、装备制造四大产业是漳州经济的核心。1-11月漳州财政收入为.24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位居全省第一。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漳州各地在11月的财政收入表现。

市本级财政收入在11月达到55.18亿,占全市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强。龙海区1-11月的财政收入为20.81亿,是各县区中仅有的财政收入总量破二十亿的。其增长达到34.5%,这个增速十分出色,也是其能位居全市第一的原因。食品加工、汽车汽配、电力能源是龙海区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已经超过三百家,继续巩固支柱产业,是龙海财政收入保持增长的动力。

台商投资区、芗城区、漳浦县三地的财政收入在1-11月分别为19.57亿、18.48亿、18.19亿,三地的财政收入总量位居全市前列。不过三地的增速差距较大,投资区只有0.1%的增长,这个增速在全市倒数。漳浦的增长为17.3%,表现出色。漳浦的食品医药、家居建材等两大传统产业保持了增长态势,清洁能源、绿色纸业、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

龙文(15.43亿)、东山(13.67亿)、长泰(13.45亿)、古雷开发区(12.73亿)四地的财政收入增速分别为13.9%、45.7%、12.3%和-26.3%。从各地增速来看差距明显,古雷的负增长也让其成为全市两个财政收入负增长的地区。在其余各地都在迅速增长的同时,古雷的下降显得十分不合时宜。

高新区(9.98亿)、南靖(8.8亿)、云霄(8.08亿)、开发区(7.37亿)、平和(7.34亿)、诏安(5.37亿)、华安(5.25亿)、常山开发区(1.55亿)八地的财政收入均不足十亿。高新区和南靖的总量接近十亿大关,其中高新区的增长达到72.2%,表现突出;平和也达到33.8%,位居全市前列。

整体看漳州各地的财政收入增长表现稳定,个别地区可以说十分抢眼。加快实业发展是保障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也只有实业才是财政收入的根本。对于漳州各地的表现,你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99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