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我们肯定见过不少,但总长6.8米、宽1米的巨幅剪纸,您见过吗?今年8月,为献礼“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漳浦非遗剪纸传承人高少苹创作了一幅“一带一路”的剪纸作品,从酝酿到完工历时一年多,作品令人震撼。漳浦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镂空艺术的杰作。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福建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唐宋以来非常活跃,今分布在漳州市漳浦县沿海一带。
福建漳浦剪纸最初只是作为刺绣的底样,随着汉族民间民俗活动的盛行和受北方贴"窗花"等中原文化的影响,漳浦剪纸开始应用于各种结婚、祭拜活动,剪各种猪脚花、饼花、花贴于礼品、祭品上,寄托美好的心愿。明清以后,剪纸也逐渐脱离刺绣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漳浦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一定位置。
漳浦剪纸以构图丰满匀称、对称平衡、线条连贯简练、连接自然、细腻雅致著称,漳浦的剪纸的工艺特色表现手法上,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阳剪和阴剪互为补充,密切配合,使整个画面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在色彩上以单色为主,在对比色中求协调,具有强烈的工艺装饰效果。"排剪"技法的运用,则充分体现了漳浦剪纸纤巧细腻的特点,那种细而又细,成组成排,反复出现的线条,对表现羽毛、花瓣等事物丝丝入扣。
漳浦剪纸现在被人们给淡忘。我为漳浦剪纸的未来产生担忧。虽然文化部及地方各级文化部门都很重视漳浦剪纸艺术,国家还授予漳浦“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的称号,也难敌挡每况愈下的局面,这归咎于产品多样和高科技的时代,使剪纸实用功能日趋淡化的原因。
如何继承和研究我国剪纸,是摆在艺术家面前一个当务之急的问题。想要使剪纸更好地生存下去,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1)提高剪纸艺人的地位;(2)和其他姐妹艺术嫁接;(3)开办剪纸培训班,培养扶持新人;(4)在艺术院校开民间艺术课程;(5)把现代设计和民间工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做剪纸艺术才能重新焕发艺术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