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山揽胜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作者宽

蝴蝶山揽胜图文:杨志伟今天是初伏,酷热无比,好友相约午后到蝴蝶山消暑。蝴蝶山位于漳浦县佛昙最高峰大荟山之西,是港头村楼脚自然村后的一座石头山,山上有石云梯、十八洞、一线天、不枯泉、风动石等景点,是一座未开发的处女山。老林是港头村人,对本土历史深有研究,几年前我就来过二次,这次是三上蝴蝶山,他为给我们惊喜,带我们从未走过的东边登山。我们抓着从石缝生长伸出来的树枝,手攀脚蹬,好不容易爬上半山腰,此处有石门洞开,洞口仅容一人通过,莫非这就是传说中杨文广平闽十八洞之蝴蝶洞?进入其中,洞中有洞,幽深莫测,奇凉无比,阴风徐徐,仅靠从石缝透进的光亮,看不到洞有多深,只能折返。出了石洞爬上巨石,七十六阶石云梯就在脚下,原来已经到了石瀑之上,放眼望去,近处平原上养虾方塘水车转起白色水花,右边山谷还有大片稻田,稻禾略显青黄稍微弯腰随风飘摇,已现收获的迹象。远处鸿儒江上渔船来来往往,不由浮想起宋代漳浦第一个解元、乡贤郑少嘉名篇“鸿江赋”之物产丰富;再看佛昙桥上汽车穿梭往返,念想起唐朝开漳圣王陈元光驾马驰骋、“晓发佛潭桥巡视东行台的雄壮场景。我们盘坐在平坦的巨石上,欣赏着眼前美景,听老林讲述林氏辉煌的历史。元末明初,林友清因遭兵乱,由龙溪诗浦旋迁入赘于漳浦十七都郑主簿家后,定居港头为开基祖,繁衍生息,耕读传家,子孙昌盛,迄今近年。港头出知府,一门三进士蜚声海内外。明清二朝,港头林氏文武人才辈出,任知府、知县、总兵、总戎、将军、守备等要职,终成为漳浦名门望族,屹立鸿江之滨、大荟山之前而生生不息。歇息一会之后转角而上,第二个山门雄风犹在,城墙残缺不全,墙上杂草灌木丛生,岁月沧桑感扑面而来。过山门而入,赫然开阔,面积约千余平方米,地势却是陡峭,两侧巨石林立,构成二处一线天与一个大石洞,一看就是兵家要地。山风从一线天呼啸而入,极具震憾,似乎再现当年杨文广平闽十八洞与蝴蝶夫人大战于此,旌旗挥扬,喊杀震天,滚石隆隆,苦战四十九天终获功成破寨,蝴蝶夫人兵败香消玉殒,蝴蝶山因此而得名。从右侧一线天侧身而过,一方平台可容百人。前方芙蓉茂盛美景尽入眼底;左边大荟山触手可及,远古岩画仿佛就在眼前;右边灶山山脉巍峨耸立云雾缭绕,恰似葛洪仙祖炼丹轻烟袅袅。县志记载港头知府林表外号灶山道人,林敬罗山居土应此而来。出洞可见残墙一段,墙外一平地建有一座小庙供奉三宝佛祖,年久失修,庙匾额“龙凤岩”苍劲有力,墙上壁画斑驳不堪,可能是道路难走,信众缺乏所致,急需有心人倾囊相助。庙右后侧原有石锣石鼓,石鼓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毁,锣鼓和鸣不复存在,石锣难过也变哑巴了,仅在石璧上留下深深的凹坑,我想是石锣无奈的抗争吧。此山虽秀却无一石刻,林氏历代文人众多,为何整座山却觅无墨迹?是否另有隐情?然今日见一石背阴处刻佛祖一座,尚未完工,另一石已搭竹架,竹子腐败晃动,不见工人劳作,视情况应停工旬日,无从问起缘由。莫不是此山有灵,不让留下石刻为记。风动石呈枕头状,在头尾二处均可摇动,幅度很大让人不敢使力,怕有摇掉风动石的感觉。几米远的巨石上不枯泉面积约半平方米,盆口大的柱状洞深不可测,无论你何时来总是水满满的,永不干涸,据传说从此处倒入米糠,可在三公里外整美海面上飘出所倒米糠,不知有谁试否?原路返回出山门至石瀑,细数石云梯,恰恰是七十六级,非有人道听途说所写七十二级,也算是尊重事实吧。云梯下新铺上山台阶,虽简陋无比却还可以让人上下。到停车处折往楼脚村去看明初刁氏土楼,土楼早不存在,仅余一面用三合土筑起土墙,厚达四五尺,高约四五丈,左右两旁新建三层高楼房还没有它高,当年刁氏财力定是雄厚,现刁氏族人无存,仅余林氏聚族而居,民间说富不过三代,唯有书礼耕读积德传家才能永恒。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86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