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埭林氏宗祠又名翰林学士添福公祠,位于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中心。祀明·翰林学士林添福,是晋江洋埭林氏、漳州泥泊林氏、漳浦港头林氏后裔共同奉祀之祖祠。年6月列为晋江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洋埭村位于泉州湾南畔晋东平原,村中有人口多人,林姓居民占95%以上。
一、林添福
林添福,字汝锡,元末明初漳州东门外龙溪施浦里(诗浦里)人。祖父林景懋为元朝大学士,父林泰来为明·光禄寺少卿。
据《洋埭林氏族谱》载:明·洪武庚戌年(年)正月,林添福以经明行修擢授翰林学士亚中大夫、知制浩兼修国史。其为官清正,竭诚职守,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倚重。建文四年(年),燕王·朱棣攻破京师(今南京)称帝;六月,时任侍讲学士的方孝孺因拒绝为朱棣起草登极诏书被杀,“诛十族”,林添福受株连死节南京。
年农历五月间于赤塘山出土明·宣德五年庚戌(年)《洋棣林氏一世祖靖斋公(林添福)墓志铭》。墓铭由中顺大夫泉州知府云间冯祯等书题,由赐进士出身潮州府海阳县儒学教谕清源谢敏撰文。
二、开基洋埭
《洋埭林氏族谱》载:林添福妻刘氏,生三子。长子茂,字友树,永乐初与父死节南京,其后裔徙居漳州泥泊村(今漳州市龙文区土白村)。次子松,字友春,以永乐癸未事避迁晋江洋埭,为洋埭林氏一世祖。三子泉,字友清,人赘漳浦郑主薄家,后为漳浦黛峰港头(今漳浦县佛昙镇港头村)林氏一世祖,后来有漳浦港头“三世进士”来洋埭谒祖之举。
林氏肇基洋埭时间是在明·永乐元年(年),时林松随其岳父王德先,由漳州诗浦里赴任泉州儒教授,以官来泉,后辗转洋埭教学,遂定居于此,是以开族。洋埭林氏乡望称作“龙岱”。
林松妣王氏;侧妣蔡氏育有七子:长曰▲,次曰黼(曾任明崖州、武岗州知事),三曰文,四曰▲,五曰叙,六曰伯,七曰尚。当时排下昭穆:“友克资于汝,存明矜已仕,公侯子孙复,观君国大夫,劝吾登奋进。”后又续:“典成振家远,重会衍庆长。”
随着宗族繁衍,除故居族民外,历代还有外迁裔宗。家长房三世林珪择居闽侯,二房林世琦为永春椽吏定居于永春,其它各房也均有外迁者,今分布于蚶江、南安四都洋尾、晋江下辇里厝、泉州、同安等泉郡各地。还有部分子孙旅居海外,主要有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三、沿革
翰林学士添福公祠始建于明·正德十二年丁丑(年)。始由漳州、漳浦裔亲倡议建祠,经泉州府同知李缉、晋江知县钱楩核准批示动工兴建,六世林存馨主其事,历时9年,于嘉靖四年(年)农历十月初一竣工。门堂阶房,效法古制,左昭右穆,井然有序,规模雄伟。
嘉靖三十四年(年),因漳浦嘉靖癸丑科进士、长沙府牧林敬来洋埭谒祖,宗祠重新修葺。涵江陈维周为此撰写了祠堂赞记。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年),三房五世林俊、林乔及五房六世林存栋主持重修。
民国十年(年)复修。书法家、泉郡进士林翀鹤为宗祠书写全部楹联,为宗祠增色,惜毁于文革。
漳、泉三地林氏后裔于祖先春、冬二祭,均有共同合祭惯例,后因年代久远,合祭之事渐疏。
年,因破损严重,重新修复。
四、规制
翰林学士添福公祠基本保留明代建筑风格,坐南向北,为宫殿式二进大五间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面积平方米。
正门上额“林氏宗祠”横匾,为现代著名书法家虞愚所书。大门楹联清·林翀鹤题撰:“自唐自宋历代衣冠瞻北阙,乃武乃文累进科甲贯南天。”
宗祠大厅明敞开阔,左右并列议事小厅。中厅后阁原供奉翰林学士林添福暨诰命夫人刘氏神像,及列祖列宗神主牌位。厅堂彩绘雕镂,井藻龙文,玄鸟凤华。厅中悬挂有“三世进士”、“奉直大夫”、“金马英俊”、“皇明学士添福公祠”等匾额。
石、木构部分都有精细雕刻,融阴刻、浮雕、透雕、彩绘等多种技法,图案多采用传统之祥瑞花、草、神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