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漳浦盐田如镜盐花如雪台海网

北京知名痤疮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19340431032125&wfr=spider&for=pc

来源:台海网

铲盐堆坨

推车

称重

台海网12月4日讯据福建日报·新福建APP报道“咕咚——咕咚——”朦胧中,随着一双大手猛力推开耙子,池子里的水就发出悦耳的撞击声,一阵接着一阵,如同律动的乐曲,在徐徐吹动的冷风中,飘散于广阔的盐场。

冬日凌晨5时许的漳浦盐场,晨光熹微中,在1万余亩的盐田中,三四百号工人,男男女女,头戴斗笠,脚踏水靴,分散于不同的工区中。在立冬过后的逼人寒气中,这些朴实无华的劳动者开始了一天辛苦而光荣的劳动——扒收新盐、沥干、搬运、堆坨、包装,继而又旋盐……如此循环往复。

位于漳州东南海域的漳浦盐场,又称竹屿盐场,是福建三大重点盐场之一,年产原盐超过5万吨。盐场建设于年,是继莆田盐场、泉州山腰盐场后的福建第三大国有盐场。在漫长的60多年岁月里,漳浦盐场恪守南方海盐传统制法,源源不断地向广阔的市场输送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的食盐。

晨曦下,四四方方的盐池星罗棋布,井然有序,阡陌纵横交错,在清澈的池子里,悠悠晃动着的,是那些辛勤劳动者的身影,长长的,被七彩的云影衬托着。

虽然已经过了产盐旺季的夏日,但即使在冬天,这些盐工仍然一刻也不停歇,努力地挥动着耙子,半个钟头,一个钟头,两个钟头……

走在方条石块砌成的池岸上,一堆堆“雪”已经被铲进了板车里,汉子正在用力地推着,不一会儿,路边堆起了一大坨白花花的盐。有工人站在上面,挥动着铁铲,在蓝天下,像一个擎天的巨人。

和竹屿许多盐工一样,48岁的陈新安将青春奉献给了盐场,现在他已是漳浦盐场场长助理。他介绍,和北方晒盐以长期结晶的方式大规模生产相比,以福建海盐为代表的南方晒盐工艺,则要遵循纳潮、制卤、结晶、旋盐、扒收、淋卤、归坨等严格的流程。每天,盐工们根据潮汐规律,在涨潮时开闸纳潮,将天然海水引入蒸发池。在经过6天左右的“六步走水”后,形成高浓度卤水。卤水随后通过闸口进入结晶池,又经历7道结晶池后,此时卤水中的氯化钠逐渐达到饱和,并开始析出晶体。

完成旋盐后,结晶池中便布满细密的盐晶。此时原盐晒制并未完成,盐工们还要在清晨时分将新盐扒收至结晶池边上的淋卤台上,通过小坨淋卤,以沥干卤水。剩余的卤水既不能浪费,也不能直接原地结晶,需要通过沟渠排出并回到起点,经过冲淡处理后再重新蒸发利用。

两到三天后,原盐生产即可大功告成。勤劳的盐工们用板车运输,将原盐统一归入大坨,等待运送到加工厂筛选、分级、加工、检测、包装,最终进入千家万户。(来源:新福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11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