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着力加强衔接管理,过渡安置、就业服务和教育帮扶工作,实现刑释解教人员释放后有人接,接回有人安置,就业创业有人帮扶,因难有人助的工作新局面,全面提升漳浦县安置帮教工作水平,取得了一定社会成效。截至6月,漳浦县今年新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共名,已安置,安置率达%;列入帮教名,帮教率达%,刑释解教人员中无人重新违法犯罪。
加强服务管理,落实无缝衔接。严格落实无缝衔接制度,做到“出监有人接”,落实必接必送制度,确立“三保障”机制:经费有保障、机制运行有保障、责任到位有保障。
凝聚部门合力,加大关怀力度。落实好安置帮教成员单位司法、人社、民政、妇联、共青团等联席会议制度,努力发挥成员单位在医疗、就业、培训、住房、税收、临时救助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安置帮教的实质性开展。对于“三无”(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或涉黑涉恶等重点人员中的刑释人员,与监狱部门密切联系和配合,要求监狱送达或安排户籍所在地司法所和属地镇政府、村居派员前往监狱将人员接回,给予他们及时、到位的安置帮扶和人文关怀。为“三无”等刑满释放重点人员制定专门的安置帮教工作方案,注意为其修复社会关系,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漳浦县司法部门创新举措将一村一法律顾问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相结合,把法法宣传贯穿于整个安置帮教过程,全县47名法律顾问挂钩17个乡镇,结合当地安置帮教人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民法典》《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法律条文的学习。不定期举行普法宣传、以案释法、入户走访等向帮教对象宣传法治理念,确实提高他们的守法、尊法、用法意识。
“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搭建帮教新平台。充分发挥各乡镇、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集调解、普法、法律援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对于安置帮教对象的咨询、求助,积极回应,切实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强化“互联网+法治宣传”新模式,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了由法律顾问律师、法律工作者、司法所工作人员、村级警务助理、片区民警、村民等人参加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