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活动启动现场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消息:11月2日下午,网络媒体“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看漳州”主题公益行宣传活动在漳州漳浦县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福建省委网信办网络评论和社会工作处处长陈建云为媒体代表授旗。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池毅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池毅表示,近年来,漳州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聚焦稳增长、调结构,推动综合实力的稳步增强;着力破难题、激活力,加快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努力拓空间、优环境,实现城乡面貌的显著提升。特别是全面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开展“六比一看”竞赛等活动,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城市与乡村互促共融”的发展之路。
池毅希望媒体代表们以手中优美的笔触和闪亮的镜头,更加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现漳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漳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奋力谱写富美新漳州建设新篇章的昂扬风貌,让漳州乡村全面振兴的“高颜值”、产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得到更好的宣传。
媒体代表们了解溪东村余甘发展情况
启动仪式后,公益行走进第一站漳浦赤土乡,参观了解溪东村余甘生态产业园及乡村电商发展情况。据介绍,漳浦赤土乡溪东村全村有95%的农户种植余甘、油茶,其中余甘种植面积亩,油茶种植面积亩,是当地村民丰富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溪东村广泛开展余甘种植技术交流,引进、改良余甘品种,提升余甘产业价值。同时,因地制宜,在相对肥沃的山地种植油茶树,与余甘产业结合,拓宽村民收入渠道。
据了解,在获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以来,溪东村依靠政策支持,在省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领导下,积极践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目前,溪东村规模化运作提升余甘及油茶产业水平、集约化经营完善体系、品牌化发展打造行业名片,全村有余甘收购商10余家,半成品小作坊15家,形成了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随后,媒体代表们来到漳浦县佛昙镇东坂村。漳浦县是福建省最大的河鲀养殖基地,河鲀养殖面积近10万亩,年产量达多吨。河鲀养殖种类以双斑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为主,少量养殖暗纹东方鲀。该县佛昙镇河鲀养殖面积3万多亩,其中90%以上池塘均套养河鲀。佛昙镇的东坂村被称为“中国河鲀第一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第一批、第八批、第十三批“国家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佛昙镇东坂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戴庆阳表示,该村通过河豚带动斑节虾养殖,一亩地每年就能带来一两万元的收入,而东坂村仅河豚一年产量就达吨,产值达到1亿元。此外,东坂村还有几千亩虾池,通过出租也能为村民带来收入。“通过村民小组来进行出租,每个村民平均每年可得到几千元的租金。”戴庆阳说。
此次公益行活动将持续至5日。媒体代表们将先后赴漳州市漳浦县、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东山县、龙文区、芗城区,深入农业生态产业园、电商基地、工业园区、海上田园式养殖区、文创基地等,了解漳州市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尤其是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和经验,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谱写富美新漳州建设新篇章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文/图陈弈林鸿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