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青岛市市南区第三海水浴场东侧发生险情,两名20岁左右的男青年被大浪卷入海中失踪。8月1日12时35分,水域救援大队将其中一名游客打捞上岸,经医护人员确认已无生命体征。据半岛新闻客户端报道,8月3日上午另一名小伙已经被找到,不幸遇难。
“吃人”的海浪
据科技日报报道,微博科普博主
中国气象爱好者郑远表示,这场事故的发生有三个原因:一是游客做出了危险行为,跑到了海堤内戏水。
二是桑达台风虽然弱,但也可以激发长浪,这些长浪在外海影响力有限,但到岸边受地形激发,有可能波高增大,这两名游客正是被波高增大的长浪掀翻。
第三,就在两名游客被长浪掀翻后,他们又遇到了离岸流,躲避不及被带入较深的外海。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起因离岸流造成的事故。
在年8月15日,17名游客在福建漳州市漳浦县前亭镇江口村附近海滩,被卷入海中。据漳浦县人民政府消息,其中1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据人民网报道,这次事故或也与离岸流关系密切。
据统计,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离岸流最多的国家之一。悉尼和墨尔本等地的多处海滨浴场都有沙洲—海沟地貌,因此多有离岸流导致的溺水事件发生。在美国,每年有起死亡事件是由离岸流引起的。在佛罗里达州,每年死于离岸流的人数超过了因雷暴、飓风和龙卷风而死的人数总和。大约有80%的海滩援救事件与离岸流有关。中国的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厦门椰风寨海滨浴场也是离岸流的高发地。
表面平静,但可在数分钟内将人卷入深水
离岸流,学名为“裂流”,是海岸边一股射束似的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它流向海洋,并与海滩垂直,持续时间不长。波浪传播至岸边,或吹向海岸的风,都可能在岸边形成海水的堆积,从而造成海水离岸的回流。回流的海水汇集于波浪小的地方,再沿一狭窄的带形区转向大海,流速可观。因为这种水流常可将游泳者带离岸边,所以又称为回卷流。
图源:人民网
离岸流为何如此可怕?
首先是离岸流表面平静具有迷惑性。人们会对因猛烈撞击而发出巨大声响的波浪感到恐惧从而提高警惕,但离岸流往往暗藏在波光旖旎的海面下,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人身陷其中才会发觉。
其次是速度快。离岸流流速极快,大多在每秒0.3—1米,最快可达每秒3米,其长度可达30—米甚至更长。流向几乎与岸线垂直,可将强壮的游泳者迅速拖拽入深水,引起溺水。
最后是它具有不可预见性。离岸流的强度和状态因波浪、潮汐、天文、风力风向等多种因素而改变,所以不可预见。它有巨大的能量,有时连海面上的救生艇也会被吞噬掉,因此一旦遇上离岸流,会十分危险。流颈是最危险的地方,不但狭窄流急,而且因高速产生的负压还会将靠近的游泳者“吸”入。
如何防范离岸流
浅滩沙槽、海岬、礁石或堤坝物附近是离岸流高发区。一般游客可尝试通过肉眼预判和识别离岸流:白色浪花间断处或有白色泡沫、泥沙集中漂向海中的相对平静水域。
低潮、大浪更容易产生离岸流,去海滩前需查阅当地潮时和海浪预报。在下水之前,看清海水浴场的警示牌,并亲自观察一下,海滨浴场的地形地貌、沙洲和缺口,因为缺口处是离岸流的多发区。同时看海里有无狭窄而浑浊的条状水流,并避开该水流。
还要注意在阴历初一或十五前后天文大潮期间,或者是台风来临、风大浪高之时,最好不要下水游泳。
被卷入离岸流中不要挣扎
当自己遇到离岸流时,厦门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强调,一旦被卷入离岸流当中,建议大家放松,顺流漂,不要去挣扎。离岸流的流速较大,逆流而上容易造成体力不支或是抽筋,最终造成溺水事故。离岸流正常会有一个回旋的区域,在回旋的区域里面,如果经验够丰富,足够冷静,就有可能摆脱这股离岸流,然后可以找时机等待救援。
当发现有人遇到离岸流发生溺水时,在没有救生经验的情况下,同样不要惊慌,可以向他投掷救生圈或浮板等漂浮物,并及时通知救生员前往救援,不要贸然自行施救,以防自己也被离岸流带到深水区。
刘惠宇综合自半岛新闻、人民网、中国经济网、科技日报、北青网、中国应急管理
栏目主编:刘璐
文字编辑:宋彦霖
本文作者:上官河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