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红山馆是清代福建省云霄县莆美村的书画馆,创始人张存诚。他的作品——“晚红山馆”继承人张肃穆是省级画家。他收藏着蔡世远、蓝鼎元推荐陈梦林从政的墨宝。百度介绍:陈梦林(~年),字少林,云霄陈岱人。清初兵乱,父聿毅徙居广东潮州生梦林。2岁母卒,由居于潮州的浙江人林雄抚养成人,故自名梦林。少时奋发好学,并留心经济、兵事。康熙二十五年(年),林雄去世后往贵州游学。康熙三十三年,以贵州籍应科试名列榜首,知府黄虞庵为其援例入太学,并劝他回闽。其才学受到漳浦县令(时云霄属漳浦)陈汝咸赏识,又受知于学使汪薇沈涵和知府张清恪。康熙五十年,黄虞庵调任福建巡抚,招其入署,献策擒海寇郑尽心。时林雄长子一新在浙逝世,有遗子圣祥,梦林多次前往探视,并卖掉部分田产把钱送给圣祥。康熙五十五年,应聘到台湾编纂《诸罗县志》。雍正元年(年)诏举孝廉,地方官员欲以梦林举荐,他坚辞不受。时好友礼部侍郎蔡世远、刑部侍郎黎致远、吏部侍郎沈近思邀他进京游玩,均以脚病推辞。乾隆元年(年),巡抚征召举荐其为鸿胪寺博士又坚辞。梦林居址经常迁移,最后定居漳浦县城,在门悬匾“他斋”,一生著有《诸罗县志》、《漳浦续志》和《他斋诗文集》,曾建议当局在家乡海边八尺门筑军营防备海寇。上图是蔡世远推荐陈梦林从政的墨宝。陈梦林拒绝。陈梦林与蔡世远是“高山流水”的关系。陈梦林与蔡世远最友善。世远家居后,每次入城都住在他家,同食共寝彻夜长谈。百度蔡世远简介:蔡世远[1](~年),字闻之,号梁村。清漳浦县人。因世居漳浦梁山,学者称之为“梁山先生”。蔡世远生于世代书香之家,是宋代理学家蔡元鼎的后裔;祖父蔡而熤,是明代重臣、著名学者黄道周的学生;父亲蔡璧,拔贡生,任罗源县教谕,后受福建巡抚张伯行之聘主持福州鳌峰书院。上图是蓝鼎元推荐陈梦林从政的墨宝。陈梦林拒绝。陈梦林与蓝鼎元、台湾关系。康熙六十年,到南澳拜访总兵蓝廷珍(漳浦人),刚好林爽文在台湾起义,蓝向梦林问计并上报总督满保。林爽文起义被镇压后,梦林授总督府幕僚,由满保派他到台湾做善后工作,许诺任务完成之后至少任一名知府。梦林到台湾5个月完成任务回来复命,满保准备给予叙功举荐任职,梦林坚辞而归,从此绝口不谈台湾之事。百度蓝鼎元简介:“筹台宗匠”蓝鼎元(一六八零至一七三三),字玉霖,号鹿洲,漳浦县赤岭人。清代知名学者和经世之材,是一位对台湾历史有很大影响的官吏。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蓝鼎元随蓝廷珍出师入台,平台后又在台湾住了一年多。他出入军府,筹划军机,处理政务,着书立说,提出了很多治理台湾的策略﹔蓝廷珍的文移书檄多出自他手。因而被誉为“筹台之宗匠”。蓝鼎元精熟台湾历史,入台后又全面考察了台湾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现实和地理、风俗、信仰、教化等等方面的情况。他最早提出了对台湾进行综合治理,促进台湾走向“文治”社会的具体措施,即十九事:“信赏罚,惩讼师,除草窃,治客民,禁恶俗,儆吏胥,革规例,崇节俭,正婚嫁,兴学校,修武备,严守御,教树畜,宽租赋,行垦日,复官庄,恤澎民,抚士番,招生番。这些一直是后来台湾官员的治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