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豚做成大产业
福建漳浦致力做深做精河豚全产业链
/05/08来源:中国商报网
中国商报福建报道(记者林茂阳文/图)近日,中国商报记者来到福建漳浦县佛昙镇东坂村,走进东坂村,随处可见河豚元素的壁画、雕塑,村民们亲切地把它称为“致富鱼”。行走在东安大街河豚美食一条街上,有大大小小20多家河豚餐馆,许多餐馆都挂着“河豚”“特色河豚”“河豚老手艺”等字眼的招牌,并将河豚烹调出红烧、煲汤、油炸等30多种不同美味。
养殖鲜活的河豚。“我们这里所有的河豚,从育苗到小鱼养殖、大鱼养殖,再到饭店终端,大家都建立起详细的进出货台账,全链条可溯源。饭店里从事河豚烹饪的厨师都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保证让食客品尝到美味又安全的河豚美食。”擅长河豚烹饪的戴师傅说,当地的河豚宴很受欢迎,一到节假日,村子里挤满慕名而来吃河豚的人,不仅有国内各省份的游客,还有日本、韩国等国外客人专程前来品尝。
引领河豚产业升级
东坂村地处漳浦县佛昙镇东北部,濒临佛昙湾海域,三面临海一面依山,拥有海岸线9.7公里和丰富海洋渔业资源,村民世代以水产养殖为生。然而,20世纪90年代,受国家政策影响,有关部门禁止经营养殖河豚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豚整鱼,东坂村河豚产业发展遇到瓶颈。
为助推河豚产业发展,东坂村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打招牌”策略,组织相关部门及养殖户代表,赴河豚市场较为成熟的江苏扬中、海安等地考察,学习河豚产业发展经验,从育苗、养殖、加工、宰杀、处理等环节入手,全面推行河豚控毒无毒技术和持证上岗,并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开展养殖河豚烹饪培训。同时向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提交养殖暗纹东方豚加工经营审核申请,年正式通过审核,拥有合法“身份证”并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养殖、加工“双备案”验收,东坂河豚深加工正式进入正轨。
东坂村党总支书记戴庆阳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有了这张河豚养殖业的“身份证”,佛昙镇的河豚产业开始大展拳脚。目前,东坂村河豚养殖面积达1万多亩、年产量多吨,河豚从业人员多人,年产值达10亿元,年村集体收入达万元。村里还有2家河豚加工企业和20多家河豚美食馆。
戴庆阳说,东坂村不光有美食河豚,村里还依托河豚产业协会,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河豚面膜、精华液、润肤乳等美容产品,研发河豚健胃丸等保健品,开发河豚酒系列产品,研制河豚鱼丸、河豚饺子、河豚冻品等10多种速食产品,形成“产、供、销、游”一体的河豚产业链条。
如今,东坂村成了“中国河豚第一村”,河豚养殖作为特色产业入列打造福建省渔业十大超百亿全产业链项目。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结合发展,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扎实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农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河豚成了东坂村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它不仅为佛昙镇东坂村带来财富,更聚了人气。戴庆阳说:“不少年轻人看到家乡发展得好,都回乡开起了餐饮店、民宿。别的村都是人口外流,我们村的人口不减反增,现在已达1万多人。”
戴庆阳表示,他们正努力招商引资,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计划打造一个产业园,整合垂钓、餐饮、民宿、周边游等项目吸引外资,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现产业新突破,为群众、游客提供丰富的休闲旅游服务,以河豚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让更多人走上致富路。
“灰色产业”变为阳光产业
“河豚”即河鲀鱼,一种有剧毒却美味的物种,被誉为“天下第一鲜”。过去,因其滋味鲜美、口感嫩滑引得无数人“拼死吃河豚”。如今,经过控毒技术养殖和按规范加工的河豚,可以被安全地送上百姓餐桌。
如今在东坂村,河豚的价值开发已不再局限于餐饮业。早在年,位于东坂村的福建森海食品有限公司成为福建省首家通过暗纹东方豚养殖、加工“双备案”的企业,获得“鱼源基地”和“养殖河豚加工企业”证书,并正式加工生产,实现漳浦河豚产业从“灰色地带”走入阳光之下。
拥有这张河豚“身份证”,这里养殖的暗纹东方河豚经加工后可合法进入市场流通。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河豚产品包装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