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广州的朋友,都对“食在广州”这四个字颇有同感,完整版本应该是:“食在广州、味在番禺”。
番禺是啥?秦代在全国范围内大设郡县之际,安置在今天的广州地域的县城,就是名为番禺县。
那个时候,尚无广州之名,当然也没有广东省,甚至连广东话都不存在。
当然今天的番禺,在广州的区域地理尚存其名,是市下的一个区。而在大家所熟知的粤菜美食名册之上,这两字也频繁闪现:譬如番禺九层糕、番禺猪杂粥、番禺咸水角、香煎番禺米粉。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地方为何叫番禺呢?
曾有一位考古学家,说从秦至汉初,番禺的“番”,其实都写作“番”,《周礼·秋官》云:“九州之外谓之蕃国”。这里的“蕃”,其实就是蛮夷。而“禺”则是边远之地的意思。番禺在岭南,岭南在秦汉那个时代当然是僻处一隅的边远之地,且又多蛮夷(少数民族),所以命名为番禺,再正常不过。
更为主流的说法,始见于《后汉书·地理志》,说这里附近有两座山,一座叫做番山,一座叫做禺山,而番禺县,便是两山之名连称。这种观点,在明朝《广东通志》里也得到了确认,说番禺县治东南,有一座番山,山上有很多木棉。而禺山,则多松柏。二山相连如城,直到五代十国之际,才被当时的南汉所凿平。
图-航拍广州番禺区
番禺立县于秦,到西汉初期,这里便崛起了所谓南越国,事实上就是原来秦帝国南征百越的兵力,在咸阳已经失守、大秦不复存在的情形之下,割据岭南自立。军团的指挥官赵佗,成为了第一任南越王,而南越王国的都城,就在番禺。
所以在这个时候,这座南国之城,便一下子从秦的边陲小县,升级成为一国之都。
南越国也曾辉煌一时,他的北部一直到今天的南岭,也就是现代广西北部的三江、龙胜,广东北部的连山、南雄、蕉岭一线;东边则直抵福建漳浦,与闽越国相邻;西至今广西百色、河池一带,与夜郎等国相接,最让国人